一种是“老老实实依靠逻辑思考”,用个大白话的说法,就是“强行去编”。
怎么编?
我们下笔之初,捕捉到的往往是一个片段,甚至是碎片,仅仅一个画面,或者一段对白,甚至只是一句自我感觉有力的陈述。之前经常有作者跟我说,“我就是为了这句话才写了整篇小说”。
又或者,只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我一定要描写这种伟大的情操”、“我就想写这种强烈的渴望”,你想把能够表达某种强烈情感的情节塑造出来。
我们的灵感产品最初通常都是这些不完整的东西。
冰山只露出一角,水面下虽然还有庞大的内容,但是我们暂时莫可名状,看不清,摸不到,只能模糊感知。
“隐隐约约有一个好牛逼的想法,我光是想想就感到热血沸腾的剧情,可是我一写它就不见了!”
即使我们记下来了故事梗概,但是故事梗概本身也都是比较粗略的线索,我们还需要去丰满这些碎片,线索,来试图还原自己感受到的那种激情。
怎么办呢?丰满这些碎片,线索。有两个方向:
1、顺藤摸瓜,把冰山下的故事挖掘出来。
2、破坏重建,让你的故事碎片在自我修复中增加内容。
我们把第一种简称为推演法,就是大家在上节课已经接触到的“根据因果关系推出事件”,把前因后果根据逻辑推出来,也可以叫挖掘法,这个更形象一点,不光是前后左右理线索,还要向下挖出细节,把萝卜拔出来,把冰山提起来;
我们做人物关系图,做新角色挖掘,就是一种典型的挖掘法。你先确定了一个主角,这个主角要有父母、亲友、爱人,等等他有直接关联的角色。
不管你的小说中是不是会用到这所有的角色,你都可以先尽可能的罗列出来,之后再去研究这些关系有没有价值,做出选择。
根据因果关系推演、根据事件关系、角色关系挖掘,这是最直接的丰满剧情的办法。
我们做大纲练习时强调的“剧情之间的因果关系”,就是典型的推演,发生了一件事,往前推,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往后推,这件事的发生会带来什么后果?往下挖,这事发生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推演、挖掘,每一个事件总有因果,也总有具体的过程,你也就通过切入一个事件,提起来了一连串的剧情。
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做得比较概括、粗略,包含的剧情篇幅、事件地点跨度都比较大,那就是第一层最粗的大纲。
往下深挖,就是第N层的大纲,N的数值越大,这个大纲就越细,细到已经不能称之为大纲了,已经是具体到段落之间,甚至句子之间去找事件的因果关系了,这就是在丰满细节了。
每深入一层,细节都更丰满了一点,这是第一种丰满剧情的“笨办法”。
其实,笨办法并不笨哈,这才是踏实的做法,至于这样弄出来的剧情好不好看,你可以回头再以读者心态来审视,来做出选择,以编辑心态来做出调整和润色,毕竟我们现在是在努力寻求突破卡壳状态。已经卡住的时候该怎么办?以力破之,就是这么办。
当然,笨办法之外,大家都更喜欢“聪明办法”。让我们显得更机灵一点办法当然也有,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种丰满剧情、增加细节的技巧。
我们把它叫做破坏修复法,又叫破坏重建法,障碍法。这三个词是一个意思,你理解之后还可以给它取你认为好记又形象的词。
怎么叫做破坏重建来丰满剧情?接着刚才打比方说就是把冰块敲碎了再重新凝结成的冰,通常比原来体积大。
这个方法说穿了其实非常简单:破坏你当前事件原本想要达到的目的/目标/预设结果。
再直白点说,就是给你当前要写的事件原本计划的目标制造障碍,所以又叫障碍法。
故事的本质,就在于冲突。冲突是无时无刻不在的,不要去狭义的理解,觉得只有吵起来了打起来了才叫冲突。
比方说,主角原本打算拿起一个杯子,结果发现杯子太烫,所以只好暂时放下,等杯子凉一点再去拿,对拿起杯子这个目的来说,你设置杯子太烫这个细节,就造成了一个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