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变革

因为专业的事有专业的人去做,而管理是相通的,干部只要把专业的人管好了,工作自然也就做到位了。

这几年全国各地的企事业单位都在改制重组,“下岗”一词成为了这个时代在各种文件资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关于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的改制,也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执行各项改革措施方面,中都市中医医院确实比其他医院慢了半拍。所以孙院长一上任,就雷厉风行地对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先是参考其他医院的模式,将医院以前的内科、外科进行了合并重组,详细分成了内科、外科、耳鼻喉科、神经科……等十个科室。

并向卫生局申请扩建病房,添置各种检测设备,从其他医院抽调人才筹建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

其实各种检测设备,卫生局一直建议他们赶快购置。以前的周院长认为大多数用处不大,专业人才也需要从其他医院抽调,就暂缓申请。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才提交的,可是卫生局那边突然又给压住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上边的领导给周院长的后任留着的。

反正你也要退休了,出彩的事还是留给年轻人来做吧。

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唐泽仁工作最顺心的时候,那些老资格的医生,以及医院里的大小领导都人心浮动。

都在想方设法和孙院长单独接触,没人有心情理他们这些小虾米。

只有唐泽仁他们这些新来的,或者资历很浅的没有什么指望,老老实实地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等着最终的结果。

医院里的同事私下讨论最多的问题也是,某某新成立的科,主任、副主任是谁?哪些人有可能会获得孙院长的青睐等。

这些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很快就揭晓了。

不过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这次变动涉及范围还挺广,各医院之间进行了大范围的人员调换。

中都市中医医院走了几个老资格的主任,来了很多新的管理者,同时很快就将以前没建立起来的科室运转了起来。

孙院长除了重新提拔了一些科室主任和副主任之外,又增加了几个分管这些科室的副院长。

唐泽仁还是在内科,不过现在的内科,不管是从规模还是人数上与以前完全没法比。

以前的内科主任刘主任被调到了省人民医院,现在内科主任是以前的一个副主任。

接着孙院长在一个月后的第二次全体职工大会上又宣布,中医医院也要与时俱进,医院所有员工都要进行业绩考核,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评比。

排位最低的员工就要被调岗,连续在两个岗位上都排名垫底,就有被辞退的可能,要打破这种铁饭碗思想。

连续的几个改革措施一出来,孙院长领导下的中都市中医医院,马上受到了卫生部门,甚至是市里、省里领导的高度赞赏。

领导们都说孙院长的这种管理模式,增强了医院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医护人员的潜力。

打破了医院医护人员旱涝保收不思进取的传统大锅饭思想,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时刻牢记,患者才是医院的衣食父母,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才是医院能够良性发展的最大动力。

而对于唐泽仁这样的一线医生来说,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就是,创收!

所有的改革都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医院也是一样。

经过孙院长的一系列改革,因此升职的那些副院长、主任、副主任,毫无疑问的是最大的受益者。

很快的,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的工资也迎来了一次普涨,唐泽仁这种级别较低的一线员工,工资也涨了百分之三十。

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次是整个省卫生系统一次大调整,因为从现在开始,医院完全变成了自负盈亏的单位。

唐泽仁除了感觉工资比前三个月高了,加上奖金比以前翻了一倍还多。对其他的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似乎也是此次改革的受益者。

他的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心无旁骛的为了实现自己的名医梦而努力着,根本也无暇他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