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暖道:“我婆婆说了,这灵犀香在郡城那边,一个香饼就卖五两银子。”
这个价格吓了刘月英一跳,但她也对这灵犀香上了心。
苏暖借此机会提出在铺子里寄卖这灵犀香,当然挣的钱还是五五分账。
刘月英满口答应下来,这灵犀香这么好闻,名字又好听,肯定能卖出去。
韩氏一共做了五份香料,算下来有五十个香饼。
苏暖过后把剩下的香饼都送了过来,而刘月英去县城的时候,就把这些香饼带到了胭脂铺子。
来胭脂铺子买东西的人,几乎都是女子。而这些人中,未出阁的姑娘占大多数。
小姑娘们爱俏,在家里又有爹娘宠着,所以花在胭脂水粉上的钱更多。
韩氏制作的灵犀香名字美,寓意又好,凡是听过它名字的小姑娘,十个有八个肯掏出钱来购买。
刘月英也知道县城不如郡城,就按照苏暖的建议,把香饼的价格定在了二两银子。
二两银子买一个香饼的确有些奢侈,但韩氏做的香饼有两个指甲盖大小,要是省着点用,能点好几次。
有些小姑娘嫌贵,就两个人一起凑钱,等香饼到手,再分成两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