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之后,小伙计成了大管事,官家再也不用挨饿了。奇怪的是,这样的官家轶事却没有广为流传,至少在京城里远没有宫门摊卖那么有名。
可,宋文丰知晓,他从书中所记而知。起先是对这个号称南宋一帝的孝宗无甚感官,寻摸着找些黑点,毕竟一般情况下孝到极点里的人,大都不是什么善茬。
遂翻找于宋、金、元史,文人杂记,偏于野史杂闻,不凑巧的寻见这么一遭轶事,让他对这名孝宗有了新的认识。
也许是出于考究,又或是好奇心。宋文丰曾向李内侍问过膳房管事之人,其答:姓吴。入宫六年,三年即从膳房伙计一跃成管事,无人知缘由。
宋文丰当时听罢会心一笑。这个孝宗真是有意思,有善心有善行,也不愿对人夸耀。若是换成某位十全大佬,岂不是要作诗一首,流芳百世供人仰瞻?
“朕在宫外活了十余载,深知百姓生活不易……”
“陛下。将有一策,可缓陛下之忧。”身着银色铠甲之人说道。
“卿且说来。”
“明年出兵前,请陛下诏。凡与宋军之抵抗,不降者皆斩。”将军阴沉着脸,如是说道:“此乃威吓之用。疆场之上,百般计谋,阴阳相替,全为一胜,实乃保我宋军将士性命不得不用之举。将叩请陛下谕。”
赵瑗闻言没有立刻表态,呈深思状不语。
在场的十余人,没有人为此开口。宋文丰也不知道该不该支持,当不当发言。
……
上京会宁是金国第一个都城,曾于燕京建新都而称中都。经宋帝赵昊、岳飞携四十万大军讨伐,金国境况急转直下,中都破上京陷。值得一提的是宋军没有行大肆抢掠之举,也未屠杀城中百姓。简而言之,此战金国的根基未断。
数年后两国关系稍缓,金国宗亲奉幼主称帝,海陵王开始登上金国的政治舞台,大举锐意变革,恢复生产,学习宋国的农业、工业技术,金国国力渐盛,偶有犯边之举,屡侵辽国境。时年,辽国萧太后主,邀宋国出兵两国合力围之。金大败,赔款亿万。
两年前,海陵王役使民夫八十万,兵士三十万在上京城基础上进行扩建。仿照宋国汴京规制,外城内有宫城居中,皇城和内城之间布置行政机构及皇家宫苑。皇城南区从宣阳门到宫城大门应天门之间,以当中御道分界,东侧为太庙、球场、来宁馆,西侧为尚书省、六部机关、会同馆等。这种安排与汴京城的布局几无差别,也与当年在燕京的规划一致。
整体完工之后,帝改上京为中都。寄此怀念,携燕云十六州俯瞰中原大地的气阔,表复勇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