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思辨

宋文丰决定暂缓大招的释放。一番激进的言论,足以动摇在场众人的观点,“宋某估计在座诸位中,应尚未有试制科的打算。权作闲聊私语,你知、我知便可,献丑……献丑啊!”

宋文丰说完落座,拿起齐广鼎的水壶一饮而尽,无甚味道。

“往后可有好戏看咯。”

“古曲仙这次可没讨得好处。”

“原有古、李、余三大才子,又加上个宋文丰,四人算是齐咯。”

古曲仙感觉很无力,有一种用拳打在了布衾上,有力使不出的感觉。宋文丰说的话明明就有瑕疵,可一时半会又找不出漏洞,眼瞅着众人信服其观点,只好暂且作罢不作反驳。

“宋文丰生的厉害。谁再跟他辩,便是要去考那制科。”李易游摇头笑道。他可是曹州城里数一数二的才子,一听便知宋文丰使的计谋。学宫里的生员将来无论是考常科,还是制科,若逢人问起,权作常科之答。

若问为何?全因制科所取非正途,不受重视,被世人戏称为“杂色”。宋文丰的举子身份乃是受父辈萌补,也算是非常规所得,所以陈欢嘲笑,卢学官的讥讽是有原因的。

他要是想破解此尴尬局面,倒也简单。应举中第,不说名列三甲,便是中得进士,窘境自解。

另一种方法就有些麻烦了,简单而言,便是经常写出好文章、好诗词。游历作得《滕王阁序》,与人信件往来写出《与朱元思书》,没事就写写《赤壁赋》、《梦游天姥吟留别》之类。不说高官厚禄,声名自是鹊起,坐等官家特诏……若是遇上个喜爱吟诗作赋的皇帝,只需在一旁为其喝彩,便能得诸多赏赐。值得一提的是,大宋还不流行御用代笔。

宋文丰左思右想,还是觉得常科靠谱一些。几千年来,好文章就那么多,名诗辞赋也就这么些。让他一个没去过边疆,没上过战场的书生,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等荡气回肠之句,非被提举司的人抓去,吊起来花样“伺候”不可。

“哎。以后还是少说话,言多必失乃世人皆知的道理,可偏偏就管不住自己这张嘴。”宋文丰不再说话,模仿起好学生的样子。只是那蹩脚的坐姿,惹人发笑。

卢学官留众人讨论,他不说,自然会有人说的。

“太史公曰,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俳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然千百年来……上称,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先前在讲堂外与宋文丰交谈的何允文,此时正慷慨激昂、意气风发的陈述自己的见解,听得宋文丰是呆立当场。

“帝王心术就这么大大方方的被你给说出来了?我了个去,怎么还没人反对……太史公的名号就这么好用?……不行,要赶紧找本《史记》复习一下。”宋文丰知道文人大胆,却不知竟胆大如斯。

“咳,咳,咳。”周通判双手向背,踱步迈入讲堂。众人起立施礼作学生状。宋文丰悄悄地抬头,偷瞄了一眼。只见长翅帽下的一张国字脸方方正正,无甚特点,“他就是周惜惜的爹爹。嗯,不太像……以貌取人不好,可我暂时还改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