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琬不知道刘羡之此言何意,也没有过多猜测,只是回答了自己心中真实所想,“是的。”
刘羡之没有说话,他走至屏风面前,看着绘在屏风上面的大唐疆域图,开口道:“殿下有没有想过,自己从益州起复所做的这一些是为了什么?”
“我本来是罪人,父皇和三哥如此信任于我,授我为元帅,令我率军平叛,便是对我的信任,若有人企图对大唐产生威胁时,发动战争,让百姓陷入战火,我定然不容,要将其剿灭,只愿此生守护大唐。”
“看来殿下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所以殿下现在的选择,是为了避嫌?”
李琬并没有否认。
“殿下,若是真有嫌的话,避是避不了的。”刘羡之接着道:“殿下和太子殿下心中皆有仁义,并且将仁义付诸行动。太子殿下有无数次机会都可以成为太子,但是他总是以天下为先,百姓为先,以至于陛下也被太子的仁义所打动。殿下打败李瑁的时候,也可以掌握李瑁的军队,但是殿下并没有这样做,即使殿下现在手握天下精兵,心中所想,是将兵权交还于朝廷。”
没想到真的有这样一个竟然能够如此了解自己,并且以一种最了解的方式叙述着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许彼此信仰相同,心怀天下,能够将一些事情看的更清楚,就像是彼此之间惺惺相惜的默契。
“我应该感谢父皇,感谢太子殿下,我也应该感谢你,父皇和我们之间之所以发生了这些变化是因为仁义。”
刘羡之叹息了一声,“纵观史书,不乏皇子因为皇权的争夺彼此之间屠刀暗箭,血迹斑斑,太子和殿下成功的证明了在权利面前信任和仁义同样可以共存。洛阳是天下之中,西连是京畿要道,南下是江南漕运,关乎中原安稳,陛下之所以令太子殿下东巡洛阳,除了剿灭叛军,更重要的是为了巩固洛阳的军事守备,稳定中原。洛阳与京师相呼应,自古皆有亲王担任留守先例,因此洛阳留守由殿下担任最为合适。”
李琬没想道刘羡之能够如此了解自己,“我明白,以仁义待人,他人必以仁义待你,父皇和大哥如此信任我,我为李姓宗族一员,应该分担一些。”
刘羡之道:“太子殿下已经上书陛下,明日我们随太子殿下一起去京城向陛下复命。”
李琬眼神中露出复杂之色,“京城一别,已是许久没有见父皇了,此次叛乱,定然劳心不少,我们班师回朝,父皇定然高兴。”
李亨李琬刘羡之李默完成了河东河北一带的兵力的部署和粮草转运补给之后,班师回朝,向李隆基复命。
当李隆基收到奏报,得知李亨完成了部署任务,班师回朝的时候,这位曾经杀伐决断的老皇留下了眼泪,除了对自己曾经所作所为的后悔,更多的是一种欣慰。
李隆基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完成了平叛大业,可以独当一面,他意识到这个国家需要一个新的主人,也需要一个新的未来。
李亨凯旋归来,李隆基圣驾出迎。
长安城外渭水桥,禁军如标枪一般,盔甲明亮,分列两侧,旌旗飞扬,迎风猎猎,朱紫鲜明,外围站满了迎接凯旋之师的百姓。
大军行至三十里,李亨便命令大军就地驻扎,只率领五百精锐骑兵向长安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