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应对叛军的一系列举措还是收到了成效,李琬郭子仪镇守潼关,令颜真卿袭扰河北,并且令李光弼挥师北上,作为策应,包围洛阳。
李琬和郭子仪李默坚守潼关,令叛军的兵锋受挫,为全国的兵马粮草调动赢得了时间。
河北义军蜂拥而至与叛军对峙,起义大旗蔓延河北二十四郡,其中以颜真卿兄弟最为著名。
北有颜真卿,西有李琬,南有李光弼,已经形成了对叛军的包围之势。
红妆的四眼棋局,三局已破,反攻时机已到,太子、刘羡之和兵部将这一战略构想告诉李隆基,李隆基深以为然。
李隆基和太子、刘羡之群臣商议之后,下旨,与叛军决战。
出兵方略已定,此战势在必行,朝廷上下齐心协力,此战就是剿灭叛军的关键一战。
两天后,李琬举行了出关仪式,大军离开潼关向陕郡方向开拔。
自潼关至陕郡的地势较为狭长,北面有黄河,南面有山,大军出关之后,绵延七十几里。
大军稳扎稳打进军三日,并没有发现叛军。
上午,先锋哨骑来报,发现陕郡附近的叛军驻军。
李琬下令,指派的先锋迅速进攻此股叛军,一探虚实。
先锋骑兵部队向驻守在西原的叛军进攻,发挥骑兵机动性的优势,这股叛军不敌,开始突围。
李琬和郭子仪站在高地上,看着远方的战况。
李琬道:“你看出来了吗?”
“若敌军佯装败退,会退向一个方向,而他们是四散逃散。”
“你认为他们是佯装败退?”
郭子仪道:“大帅,若叛军发现唐军停止追击,若此时叛军收拢这些残兵,那就说明有问题。”
李琬眯着眼睛观察这前方尘土飞扬的阵地,“叛军还是在四散奔逃,向关隘方向撤退。”
郭子仪道:“他们败退却比我们想象中的还快。”
李琬沉思了很久,“传我将领,各军不可轻易冒进,影响整体方略。”
郭子仪道:“是。”
十二万唐军在陕郡驻扎了下来。
李琬的顾虑并没有错,此刻叛军的十万精锐就在关隘的四周。
史思明将每一个细节都计划的很好,他自信这些都没有露出丝毫破绽,但是他没有想到唐军居然没有继续追击。
他本来手中紧紧握着剑柄,但是现在他的手又渐渐地放松了。
夕阳将周围的树林映出淡淡的光华,远方唐军骑兵的铠甲反映出的整齐光线,这些光线并没有继续向前移动。
唐军就像是海市蜃楼的一道光墙,稳定的驻扎在陕郡。
一阵风吹来,树林沙沙作响,一种夹杂这兴奋和紧张的情绪在整个树林中,在十万叛军中蔓延,他们注视这远方唐军铠甲反射出的光墙,在等待这一场宿命般的对决。
史思明鲜红的披风在微风中飞扬,双虎肩铠甲闪现着独有的光华。
从树林走出一个人,这个人是严庄,他看了一眼远方,又看了一眼史思明,禀告道:“大帅,唐军已经全部驻扎至陕郡,李琬令哨骑一直巡视着正西方向。”
史思明用一种沉郁的语气道:“除了一个高地之外其余皆是平原,他们一定想不到,我会先把骑兵隐藏起来,我算准他们定会展开阵形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