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问道:“亨儿,安禄山现在是什么情况。”
“父皇,高仙芝已经抵达指定地域,按照时间,现在已经和安禄山交战,塘报最快明日递至京城。兵部连夜制定调兵布防方略,方略一出,儿臣会和几位重臣一同禀告父皇,户部已经开始筹集粮草。”
李隆基点了点头,“你现在奉旨辅政,一些必要之事自己定夺便是。”
李亨心中微微一热,行了一礼,“儿臣遵旨。”
李隆基看着李亨稳定的表情,方才有些不安的心绪有了几分安定,不知为何他的心中有一种触动,他起身走下金阶,向李亨走来,李亨见李隆基身体有些不稳,上前扶住了李隆基。
李隆基看着孝顺的儿子,叹息了一声,“亨儿,如今现在这个局面,父皇是不是做错了很多事…”多少年来,李隆基杀伐决断,刚愎自用,如今局势大不相同,意识到自己犯下严重错误,强势的李隆基最终在最倚重的儿子面前表现出了另外一面。
李亨扶着李隆基,安慰道:“父皇不必自责,只要君臣一心,定能彻底铲除红妆,好在有扶龙山中暗中相助,才破获了叛逆的种种阴谋。”
李隆基的眼神中露出一丝复杂之色,过了很久,才道:“想必你也知道了,刘羡之便是你的堂弟。”
李亨并无隐瞒,回答道:“我知道。”
“刘羡之的父亲和母亲在十年前葬身于大火…他依然帮助朝廷粉碎红妆叛逆的计划,他心中怀有天下百姓,朕身为天子,胸襟不如他…”李隆基的表情有些伤感,“这些天,朕想起了刘幽求,想起来你的玉宁姑姑,想起了朕之前的一些往事,或许朕从绝情的那一刻开始,就不知不觉中抛弃了太宗皇帝仁爱之道,以至于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玉宁公主是李隆基的妹妹,刘幽求因为辅佐李隆基有功,李隆基便将玉宁公主许配给了他。
“父皇,当时儿臣年幼,对于当年往事,只是听闻付龙山庄谋逆,对刘幽求只有一面之缘,反倒是玉宁姑姑,进宫的时候,她经常抱我,玉宁姑姑笑起来很好看,她的眼角有一颗痣,儿臣现在还记得。”见李隆基提起当年往事,李亨如实说出心中所想。
李隆基闭上了眼睛,那些曾经在自己身边的身影历历在目。
“朕和刘幽求从潞州一路走来,打败祖母则天皇后,打败太平公主,他与朕最好的朋友,你玉宁姑姑在朕最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甚至与太平公主当朝质问,是朕最爱重的妹妹,但是…”李隆基眉宇之间悲伤之色又加深了几分,“但是…朕最终负了他们…”李隆基有些控制不住自己悲伤的情感,“或许从那时候,朕就已经开始错了。”
“父皇…”
李隆基看着李亨,“朕今日讲这些往事,是希望你不要犯与朕相同的错误。”李隆基凝视着李亨,接着道:“刘羡之为大唐付出这么多,朕不能继续错下去,现在天下即将大乱,朕要下诏罪己,重审十年前的旧案,还刘幽求和玉宁一个清白,让刘羡之继承爵位。”
“儿臣明白父皇心意,儿臣作为李家后人,当朝太子,儿臣也要罪己,父皇,目前当务之急是剿灭叛军,只要我们君臣同心,定可打败红妆,让大唐回复昔日荣光。”
作为帝王怎可能不关心自己在史书上的名声,经过李亨的一番劝说,李隆基的心中稍有慰藉,也认为比起罪己诏,当前更加务实的办法是采取相应的行动,尽力补救。
“朝廷此次必须铲除红妆,关于事后重审扶龙山庄一案,朕交由你负责。”
李亨心中一阵激荡,李隆基虽然年老但是年轻时期效仿贞观的睿智未失,李亨非常敬佩父皇的这个举动,整理衣襟,行了君臣大礼,“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