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道:“两个计划?西域是蓝羽,还有一个人是谁?”
“还有一个人叫便是红妆真正的大阁领,武娘。”
“武娘?她是什么人?”
“武娘不是她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也没有人知道她在哪里。”刘羡之道:“当时行刺圣上计划失败后,蓝羽准备谎称刺杀成功,继续执行计划,让吐蕃十五万骑兵直驱京师。”
李亨道:“这样的机会并不多,依照蓝羽的行事,她的确会这样做。”
“但是在关内的武娘不同意蓝羽这种做法,她认为经此行刺事件,大唐已经有了警觉,若谎称刺杀成功的消息,令吐蕃进攻,并没有十足的胜算,十五万吐蕃军孤军深入,其后果不堪设想。”
李亨点了点头,“父皇的内卫遍布西域,定会查明此次行动的计划,大唐定会火速调兵迎战吐蕃十五万骑兵,形成包围之势,吐蕃军长驱直入,存在全军覆没的可能。若吐蕃发现红妆欺骗她们,不仅无法合作,还会进行报复。所以,是武娘告诉吐蕃方面终止了计划?”
刘羡之正色道:“不错,武娘绝不能让武后创立的红妆被蓝羽的一时冲动所毁,她断然拒绝了蓝羽的建言,通知吐蕃军终止计划,从此,两人各不相谋,结下仇怨,红妆一分为二
红妆的计划实在太可怕,太出人意料。
扶龙山庄和红妆争斗了这么多年,刘羡之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李亨,可见他对李亨的信任和重视,刘羡之认为现在李亨应该知道这些事情,他相信这些信息对于李亨将来制定决策有很大的帮助。
“红妆起事,同时进行两个计划,现在看来执行兵变计划的人是安禄山。”
刘羡之道:“殿下,我已经拥有了安禄山谋反的确凿证据,本来想在陛下的千秋节趁其入京的时候,将安禄山诛杀,没想到红妆提前动手,朝廷现在必须布防兵力,阻止安禄山南下。”
“羡之,你未雨绸缪,此事我已经禀告父皇,令高仙芝主力部队向长安进发,调集关内府兵拱卫长安。”李亨眉眼一凝,表情有些凝重,“红妆的兵变计划有了应对之策,接下来红妆长安计划是什么?”
刘羡之顿了顿,向前走进了一步,告诉了李亨。
虽然李亨已经做好了准备,但是仍然能够可以看出他震惊的神情。
李亨忽然感觉正堂竟然如此的空旷,烛火在四周微微晃动,他甚至都能听到微风轻抚窗纸发出的声响。
李亨的后背袭来一阵冰冷的寒意。
红妆的长安计划到底是什么?
李亨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绪,“这也是你在李林甫伏法之后,令我建言不让父皇去那个地方的原因?”
“是的,殿下。”
李亨的眼神中露出坚定之色,“羡之,你独立与红妆争斗这么多年已是不易,现在父皇既然心思转变,重现昔日睿智,给予我们最大信任,是时候是将这件事情告诉父皇了,不管红妆的根基有多深,我定要将其连根拔起。”
李亨心怀坦荡,行事以江山社稷为先,不屑于结党弄权,在李林甫的屡次构陷中,李亨依然持正守身,与其说李隆基心思转变,倒不如说李亨身上的仁者之风影响了李隆基。
刘羡之也认同李亨的想法,“陛下现在必须知道这些事实,调集朝廷力量对付红妆。”
此时一个太监在门口禀告,“太子殿下,陛下有旨,宣殿下和刘大人即刻入宫。”
“我知道了。”李亨的视线移向刘羡之,看来三人之间彼此心意相同。
刘羡之投来肯定的目光,随李亨走出殿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