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的时候安禄山和张守会因为边庭的防务问题进行一次会面,安禄山可以将其缉拿。”
“安禄山。”李隆基仿佛是在自言自语。
皇帝要想提拔一个在朝中毫无根基的边庭的将领,杨国忠早已经将李隆基心中的想法很清楚。
打败李林甫一党,寿王被贬为郡王,太子势力已经成为李隆基在位的时候权利的最大值,身为两镇节度使高仙芝也是太子的支持者,因此李隆基多疑执行再度占据了主导。
“你令左库藏增加了一半,是你的功劳,你现在也可以接任户部尚书了。”
此次吉温获罪,户部尚书空缺,李隆基准备让杨国忠接任,正是进入朝廷的决策层。
杨国忠行了一个全礼,也意味着李隆基同意了杨国忠以安禄山缉捕张守的建言。
“陛下,虽然安禄山缉拿张守,但是张守毕竟是节度使,涉及边庭军务,是否要召见兵部尚书陈希烈进行商议。”
虽然没有正式成为户部尚书,杨国忠嫣然一副朝廷重臣的姿态。
“朕知道。”李隆基道:“来人。”
高力士从门外走了进来,行了一礼,“陛下。”
“宣陈希烈和陈玄礼。”一个是兵部尚书,一个是禁军统领,在军事此二人皆是李隆基可倚重之人。
两人进宫之后,李隆基来到了大唐的疆域图面前,李隆基直接告知两人要缉捕张守,令二人对可能要出现的边庭的军事动荡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军力部署。
相比陈玄礼的吃惊之色,久历朝堂的陈希烈要当然许多,其并没有问及任何原因,只对将要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建言陇右节度使封长清戒严官道,令其麾下河源、白水两军,向北移动至凉州附近,防止突发情况。
陈玄礼则建言,令关内府兵进入武备状态,令户部预留军粮,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提到军粮一事,身旁的杨国忠开始发言,没想到他对于户部目前在关中各仓库的存粮非常清楚,声称预留二十五万石军粮,必要的时候增派运力提高军粮运输效率。
陈希烈和陈玄礼顿时明白杨国忠现在的职位,其回答条理清晰,对于各仓粮草存量和官船运力计算的很准确,甚至能够预估具体的时间,也明白了新任户部尚书其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李隆基和三位确定了具体的计划和朝廷的应对措施之后,便秘密下旨传递至安禄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