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苏正见都很清楚,这次进攻只不过是对方试探性的进攻,战争才刚刚开始。
苏正见开口道:“殿下,敌人这次进攻并没有使出全力。经过估算,他们中军的方阵只动用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兵力。”
李琬道:“他们选择突袭东门,因为主帅就在东门,他们想知道主帅亲自镇守的东门防御的虚实,所以只能调动城内驻队兵力的十之三四,也许他们下一次的进攻并不在东门。”
苏正见点了点头,“驻队现在随时候命,随时都能支援四门防御。”
一个军士跑了过来,跪倒在地,“报!张大人求见。”
苏正见看着李琬连忙道:“快请。”
张修走上了城楼,在星辰下,前方星星点点的篝火蔓延至远方,张修眼中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李琬见张修走了过来,便迎了上去,张修停步行礼。
李琬回礼,随开口道:“前线战事惨烈,张大人不必亲临前线。”
张修道:“殿下千金之躯亲临战阵,微臣虽无争战之才,愿尽臣薄力。”
李琬会意,他将目光移向远方,“吐蕃军凶猛,但是我军万众一心,并无畏惧。”
张修眼中露出一丝钦佩之色,“殿下,高仙芝的军队还有三天才能抵达龟兹,虽然抵挡住了吐蕃的第一轮进攻,但是敌我力量相差悬殊,时间对我们来说非常的宝贵,殿下,有一条石岩截道可以通往龟兹方向,因为那里没有水源,并且极其容易迷失方向,这条路只有郭子仪知道。”
原来此事张修和郭子仪早就进行了商议,作为扶龙山庄第一阁的阁主,为了解除龟兹之围,便想利用截道的办法减少高仙芝援军的抵达时间。
“郭子仪?”李琬道:“其在楼兰一役中功不可没,果然是一名忠正之人。”李琬毕竟是聪慧之人,接着道:“三日的时间太长,若高仙芝从截道进入龟兹,从而里应外合,歼灭吐蕃军的机会将会大很多。大人,接下来,我们便商议令郭子仪率兵和高仙芝汇合。”
张修接着解释道:“郭子仪在西域行走九年,对这里的地形非常熟悉。殿下,龟兹之围一定要解,否则朝廷在西域便会陷入被动。”
其实张修还有一点没有说出来,便是龟兹之围关乎李琬的安全。
李琬眼神中露出一丝默契“好,大人需要多少兵马?”
张修抱拳前推,“殿下,一百骑。”
“一百骑?”
“突围行动,良马精骑,一百骑足矣。”
“我明白了。”
张修接着道:“殿下,现如今战事吃紧,正是用人之际,李默此人心思缜密,满腹才学,殿下可以令其督办粮草辎重一事。”
李琬颔首,“我正要同先生商量此事,看来先生早有安排,李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我会将补给之事交与他办理。”
李琬如此相信自己,张修的眼神中露出一丝感激之色,张修行了一礼,“殿下,现在是非常时刻,有些事情,微臣要与殿下禀告。”
“张大人但说无妨。”
“我令李默去查蓝羽的藏身之处,但是蓝羽却将计就计,我们差点上当,殿下有没有想过为何蓝羽对我们的动向依然如此清楚?”
李琬眉眼微微一动,“大人的意思是,除了班察波光,还有蓝羽派来的眼线?”
张修没有明言,他上前一步,靠近李琬的耳朵,低语一阵,李琬的表情发生了变化,张修道:“在此危急时刻,我们不得不防,微臣和郭子仪率军出城一事,要对外保密。”
李琬点了点头,眼神看起来有些复杂,随即他的眼神便又恢复了坚定之色,“大人请放心。”
郭子仪和张修沿着马道走上了城墙,城墙上的唐军站立得如标枪一般笔直,城墙的垛口下很规整的放满了弓箭和草堆,唐军大旗在风沙中猎猎作响。
郭子仪走到城楼上的时候就看到了李琬。
李琬走过来,打量着郭子仪,沉声道:“龟兹城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九死一生,哪怕援军提前到来一个,对于我们来说都非常重要。你不仅在大漠中行走九年,熟知地形,而且曾经是精通兵略地形的将军,没有人比你更熟悉这片大漠,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成功。”
郭子仪早已经做出了决定,“殿下,末将愿受此重任,解龟兹之围。”
“好。”李琬上前扶住了郭子仪的胳膊,“我为你们践行。”
郭子仪领命,拱手躬身道:“谢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