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下去办吧,此二人有任何异动,立刻来报。”
“是。”
李林甫挥了挥手,两人告退。
烛光不停的晃动,李林甫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的脸在烛光中明暗不一,一双鹰隼般的眼睛充满了一丝杀气。
李隆基秘密地召见了贺知章和陈玄礼之后,两人对于立储位的人选皆是一致,对忠王李亨表示了很高的肯定。
李隆基明白了高力士贺知章陈玄礼的想法,这几日对忠王和寿王这些年来的政绩和品德进行了一番思量,发现李亨心怀仁德,行事一丝不苟,并且都能够以大局为重,心怀天下,李瑁心思机敏,行事果决,并且能够坚持贯彻始终,但是心胸比不上李亨,李隆基最终下定了决心。
遵从古制,立长为储。
第二日,李隆基召见李亨询问漕运之事,并且询问了一些忠王府的情况。
以国事为由召见李亨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但是在这个时候召见李亨显得尤为微妙。
对于李隆基召见李亨一事,李林甫忽然开始警觉,他立即派人打探皇帝询问忠王的一些细节,他忽然发现在储位的机会把控上,自己原先建立起来的优势早已经不存在。
李林甫忽然觉得从一开始自己便失去了先着,自己那些为了争夺储位做出的事情如今成为了自己最大的把柄。
尽管李林甫不想承认,但是储位开始超出了自己所能影响的范围。
李林甫今日没有用晚膳,独自将自己关在精思堂,将最近发生的事情仔细地思量了一翻。
自从李适之成为左相之后,朝堂中前期游移不定或被李林甫打压的人便开始支持李亨,李适之并没有与自己正面交锋,而是暗中调查张贵一案,想到这里,李林甫的眼神中露出阴寒之色,李林甫的疑心越重,黑衣人所言不虚,这个李适之是一个不简单的人,他以柔克刚,虚怀若谷,在很短的时间之内,赢得了不少人心。或许李适之在张贵一案中在皇帝面前提到了什么,才使得皇帝在没有询问自己的情况下,表示出如此明显偏向李亨的态度,
李林甫更加坚定了要除掉李适之的决心。
这个人的手段要比自己想像中更加的缜密。
这个人不仅非常了解皇帝,并且非常了解红妆。
这个人到底是不是李适之?
李隆基一向是一个行事果决之人,从召见李亨到立储一事上中间的间隔时间不会很长。
李林甫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一纸诏书下达的是如此之快。
第四日,李隆基下诏立李亨为太子。
朝臣们有些人欢欣,有些人惊讶,有些人失落。
李林甫的希望被落空,想依靠计谋帮李瑁登上储位,最终还是被计谋所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