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光速旅行

许多的科幻作品热衷于时间上的穿越,这能够极大的满足浪漫主义情怀。

在物质的世界中,光速是不可逾越的速度障碍,称之为“光障”。时间穿越总是会和“光障”的突破建立联系,速度是空间和时间信息的复合关系,一再以资源的身份出现,却一再被遗弃。因为用信息来描述信息是科学研究的禁区。

研究信息的本身,思考最本源的哲学问题,离神学的研究就越近。有些物理学家最终不可避免的误入了“歧途”。神学的初始,都会思考最原本的哲学问题,这对于现代人是最稀罕的行为,现代人被各种信息包围,也都被各种已有的信息禁锢。生命有限,很难不为外物所制,很难不为舆情所扰,很少会给自己机会摒弃杂念,疯子才会心心念念只有宇宙的起源。

生命的本质是信息,又何须受制于“光障”呢?!一向自负的胡作非感觉很沮丧,与眼前这个年轻人相比,似乎自己花了60年钻研的科学,还不如这个小伙子眼里的一层窗户纸。

一直以来,整个学术界都在经典物理构建的完美理论体系中寻求一丝半点的突破,即使遇到了理论残缺破损的地方,也会尽量的为这个破损处打上补丁。但凡出现可能导致整个理论体系崩塌的异论,整个群体也习惯性地予以打压。

是的,我们科学工作者有太多的习惯了,经典物理理论的完美,已经完全的麻醉了我们整个学术圈子,我们已经习惯了安逸的享受前人的探索成果,已经懒得将目光看向经典物理体系之外的一面,已经没有承受异见者受必然要抵抗打击的魄力了。有太多的理由,让我们不愿意做主流思想的异见者。

任微青此刻也有自己的心思,他不想过多的解释,也不能解释。因为他知道,再精准的语言也会存在歧义,并由语义产生朦胧感,语言的核心技巧是把我分寸,自己还没有能力把握好这个分寸。这如同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可以在基因信息传递中是基因发生变异,即时基因信息传递的破坏者,也是物种进化的推动者。

因为,如果没有基因的变异,就不可能有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胡作非一行人主动要求延长交流的时间,他们在龙虎山住了将近1个月,这比计划的3天要长许多。任微青并不着急让他们离开,只是不再主动参与他们的讨论,偶尔有请教之处,也只是做最简单的解释。

他并不在乎被误解为一种傲慢,只是担心自己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可能产生的歧义,反而会对交流留下遗憾。数学语言是相对没有歧义的语言,可是用数学来表达信息的本质恐怕也很难,这种对数学的依赖并不适用于深入研究信息。

来人之中的汪教授是中科院数学所的,数学表述是他们自己的工作,如果专业的人做下去,也许会有所获,自己不干预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