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解读生命的信息

汪教授索性侃侃而谈:“在生命信息的指挥下,物质与能量井然有序的让生命活着。任何一个器官都需要在生命信息指挥下维持代谢活动。同时,神经中枢系统——大脑内部有生物智慧信息活动;即,除了维持生命的能量消耗以外,还有一些以能量(生物电流)为信息载体存在于大脑的智慧信息活动。差别就是焦点,重点就是这些生命活动之外的大脑智慧信息活动。脑信息人类区别任何其它动物的关键,也是有脑动物区别无无脑动物的关键。大脑本身也是一个器官,器官需要维持生命活动,那些让身体生命维持运转的信息基本是大同小异。虽然,这些体内维持生命井然有序的活着的信息,在自然界并不高级;但是,存在于生命体内的信息,与存在于一块石头中的信息,有本质的区别。生命活动对资源利用效率,远大于外部自然环境发生的石头。”

胡作非院士此时的脸上有了一丝难得的微笑,说:“好!胆子大一点!还有么?”

受到鼓励的汪教授胆子更大了,说:“如果只是把信息作为研究物质和能量的工具,这些概念都在古典物理学范畴之内。我们利用中学课本上的物理知识理解我们的身体,这些构成我们身体的物质资源总体上清晰而有章序,在维持生命的信息的指挥下巧妙地驾驭生命所需能量资源。然而,走到经典物理学的边界必然碰到信息资源障碍。……”

胡作非打断他,说:“我们暂时不急引入量子概念。先看看在经典物理学范畴内,信息到底是什么,真相在任何一个角度都不会改变。”

汪教授连忙点头称是,继续说:“‘我’之所以是我,不取决于物质与能量,而取决于信息。大部分人不会否认这个事实:真正能够被辨识的‘我’的标签,就是我们各自的大脑中的信息。大脑中的信息似乎是构成我们身份的一种基础背景信息资源,甚至比我们的躯体更加的紧要。有人会质疑:事实上“我”的信息不仅是大脑中的智慧信息,还包括身体DNA信息、信息素……等等,总而言之,身体里的信息才是身体的主人,信息才是生命的本质,而不是物质、能量。我们在尽可能地维护我们的肉体生命,而不是肉体的局部。比如:我们会让牙医拔掉一颗痛的牙齿,即使这个牙齿没有坏掉;虽然痛感只不过是信息,而牙齿却是肉体的局部。生命的本质是信息,却并不意味着信息是生命的全部;因为,信息不可以孤立的存在,信息的发生需要能量和物质的帮助。”

胡作非脸上有了些兴奋神色,很显然是对汪教授的回答很满意,这种满意显然遭到了其余几位的嫉妒。但是几位老江湖并不会用语言表露出来,连忙附和地夸奖汪教授的学识丰富,见识深刻。胡教授根本没有注意到在场专家的脸色的变化,他眼里只有对错,没有好坏。毫不掩饰的表扬说:“看看,同样的专家教授,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啊!”

胡作非问:“如果,将我的身体和身体中的信息完全的‘克隆’成2份,这个新的人是我自己吗?”

刚才还春风得意的汪教授,此刻面有难色,只好把眼睛望向卢教授、廖教授、裴教授以及一直没有吭声的刘教授求助,卢教授、廖教授、裴教授老练地躲闪开汪教授的眼光,当作没有看见,神情十分虚心的等待汪教授精彩的答案。可是,此刻汪教授心里哪有答案,尴尬的涨红了脸。场面十分滑稽。

一直挨了批评的卢教授,心里此刻莫名的爽!

此刻,刘教授却说话了:“如果将‘我’克隆成2份,对于别人两个都是我自己!但对于两个我自己而言,二者之间都相互是别人。因为,两个人之间从此就会有不同的命运,走上两条不同的路,获得不同的资源。他们只是过去是重合的而已。这和同卵双胞胎的道理是一样的,最初只是一个细胞,却孕育出两个独立的生命。这并不是探讨一个哲学问题,而只是对生命自我意识的观察。”

卢教授此刻心里想:有两个我自己,这可不行,但是如果只能留下一个,我会愿意留下哪一个而销毁另外一个?原版的留下,不行,杀死这个克隆体和杀死自己有什么区别呢?抑或两者会有相互感应,对两个中的任何一个造成伤害,二者同时会都会感到恐惧。和同卵双胞胎一样,会有心灵感应。

不只是卢教授心里是这么想的,廖教授也这么想。不过卢教授学乖了,不在多嘴,倒是廖教授还是想投机,说:“想必原型和克隆体之间会有心灵感应吧!”

胡作非院士十分嫌弃地说:“嗯,你或更适合研究玄学,还有八字和手相的问题要你来解释哦!”

廖教授又是一阵脸红,而卢教授庆幸自己只是心里想,没有把同样的话说出来。

胡作非院士把眼光投向刚刚回答问题的刘教授,期待他继续给出答案。

刘教授说:“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都只存在于过去,任何一个‘我’都是过去留下来的背景信息。关于这一个生命身份辨识的都是信息,如:关于这一个生命的基因信息、信息素、经历、记忆……等等,总之,全部都是信息。”

胡作非点点头,认真地听着,或许有些内容自己也未曾来得及细想。

又说:“也许我们都想错了,我们物理学家总以为未来‘时、空间’转移一定要搭载一个类似‘虫洞’的东西,或者根本就不需要。既然信息才是生命的本质,在这些未来的科技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带走我们的身体,我们留恋的不是生命的宿主,而是这些信息的持续在途能力。”

刘教授说:“假如利用一个生命的全部背景信息可以完整地克隆另一个生命,似乎也可以理解成是一种空间上的传送,但是这样做显然比纯物质传送要可行的多,而且传送的方式也会是不一样的。”

胡作非说:“我想,刚下“贡献者”所问到的‘如果用全信息数学模型仿真一个人,大约达到怎样的数据规模。’大概也在考虑你说的这个问题。因为人的本质是信息,而不是这个身体,将身体进行全信息数据处理并没有必要,而只需要将个性的部分提取即可。”

沉思了一会之后,刘教授说:“我还有一个问题没有想清楚,要向您请教。”

“你说。”胡作非院士难得的很和蔼态度,弄懂了一些谜团,心中也是很欢喜。

刘教授:“一旦一个生命被克隆成两个生命,那他们都是自己吗?”

胡教授:“这很值得哲学哲学专业的来研究,按照‘贡献者’的提示,信息目的是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尝试一些实验。”

刘教授:“怎样的实验?”

胡作非:“为了消除歧义,我们拿兔子做认知意识实验。因为兔子没有撒谎的背景知识,拿兔子做实验比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谎言可靠。我们科学界就是因为有了太多的谎言,所以使人平庸。”说话间扫视了在座的教授们,鼻子里发出一声冷“哼”声。胡作非的话让在座的有些人脸上一红,有些无地自容。

胡作非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起来,他用线条画了两只兔子,一边画一边说:“如果利用一种未来的克隆技术,用一只兔子全信息克隆另一只兔子,全信息包括兔子的生物基因和脑信息,这只被全信息克隆的兔子拥有被克隆体的完整的信息。”

胡作非又在两只兔子旁边画了一只狼,接着说:“接下来,把两只兔子分开,我们让这条狼杀死其中一只,观测另外一只兔子的任何变化。会观测到什么结果呢?被克隆体会有心灵感应吗?”

刘教授说:“我认为,不会!不会有任何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