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脑连接

“不能!脑电波内部的生物电是细胞级,不能直接录制;虽然信号放大之后就可以录制,不过放大也代表失真,干扰越少失真就越少。”

其实,戴纵纬确实尝试过细胞级脑电波录制,但是都以失败告终。目前,人类科技还没有达到细胞级信息录制的能力,这违反海森堡的测不全定律,违反了量子理论常识。对于这次向太空发送脑信息实验,由于担心引入干扰,录制也会被禁止。如果接受了量子理论观点,一定可以理解这种担心。测量必然会造成干扰,脑细胞信息本就是量子级的信息,不可直接测量。

在习惯于因果律的人看来,他们会认为因果律涵盖一切。相对于已知,未知将永远会存在,因果律的尽头必然是或然率。

“最后的测试什么时候开始?”楚可可问。不确定性才是让人恐惧的根源,这种恐惧会随着时间慢慢增加。

“呵呵……,急性子可不像平时的你。”

楚可可脸一红,辩解道:“这就像人们不敢把手伸进一个陌生的树洞一样,人天生就会对树洞产生恐惧,树洞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恐惧的,值得恐惧的是未知!人们对树洞内未知的可能恐惧,害怕树洞内或存在不确定。”

戴纵纬却严肃地说道:“如果现在就让你们直接进行测试,一定是非死即伤的结果。请相信我!这也是我存在于你们当中的意义。”

戴教授的警告,不由让楚可可心中冒出一阵寒意。

戴纵纬教授又补充说:“你们将按男女搭配分成两组,进行脑机连接训练。每组成员之间必须建立起默契。”

人身上都有磁场,但人思考的时候,磁场会发生改变,产生“脑电波”。通过带上EEG电极,可以读取脑电波。每个人的脑电波有各自的特征,就像“指纹”一样,这需要脑电波特征码,才能实现采集脑电波“指纹。再通过编程来响应大脑的神经模式,构建BCI脑机接口。

楚可可是菁华大学自控专业的佼佼者,对脑机连接并不陌生,脑机连接BCI是BrainComputerInterface的缩写,即脑机接口技术。它是在人或动物脑(或者脑细胞的培养物)与外部设备间建立的直接连接通路。

既然每个人脑电波都有自己的“指纹”,这意味着两个人之间的脑信息不能直接通讯,必须先借助计算机“翻译成”一种标准的“指纹”模式。所以,人脑信息之间的沟通必须是“人——机——人”的方式。

目前被公开的EEG电极都是外置式的,即使做到脑机连接,效率也是十分低下的。因为大脑内部的磁场十分的复杂,脑功能区之间依靠微弱的细胞级电信息通讯,外置式EEG根本无法响应。如若要建立更高效的脑信息,必须要将EEG电极深入到脑内,并使脑细胞与之直接相连,使之成为大脑的一部分。

首先,五位“思维志愿者”正是要承受这个手术。但这还只是开始。

接下来,内置EEG电极,并让它成为大脑的一部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建立“异脑信息通讯”,允许大脑和外部进行脑信息交换,很难!而这个过程中,脑部既要完成EEG异物共融,而完成共融之后又要适应“异脑信息”。毫无疑问,五位需要坚定地保持自我意志,这也是从60为之中海选出五位的原因,他们都是意志最坚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