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小李少将军

除了这些海上工厂,张再沽的工业帝国还涉及另外一项事业——数矿平台。

自从信息被意识到是一种资源,一切质能世界的存在都会产生状态信息,获取这些信息的手段各式各样。长期以来,这些获取信息的手段和信息的开发利用的过程处于无序状态。很显然,这种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手段非常原始,并没有的到合理的规划、流通和精细的利用。

在公元2010年之前,出现了一种“区块链”的东西。简单地说,“区块链”是分布式的数据存储、传输、共识、加密机制,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进行的一种数据存在模式。在这个数据资源化处于蒙昧的时代,“比特币”被当作一种商品,遭到热炒。“比特币”本质上不是货币,只不过是一种链式数据结构,以密码形式出现的分布式账本,目的是保证这些数据不可篡改或伪造。

没有内容的账本毫无用处;同样,没有内容的“区块链”毫无价值。

就如同修一条高速公路,却没有车来使用一样。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区块链”没有高速公路那么值钱。但是借用公路做比喻,是为了说明一个观点,高速公路并不是交通运输行为产生价值的本身,借以说明“区块链”不是“内容”产生价值的本身。况且,分布式数据存在机制又岂止是区区“比特币”可以代表的,未来基于一种实际的需要不断打磨出来的事物,一定会更好!

我们大部分的公路是免费的,即使现在不免费公路,将来也会趋向于向免费的方向发展。原因很简单,这种基础公共资源的免费会促进与之相关的其它经济发展,而其它发展带来的效益要大得多。那么,分布式数据存在机制应当是免费的,有需要的话,可以研发出很多种来。两条平行的高速公路,人们一定会选择那条不收费的走。

什么是“区块链”的内容呢?这个内容就是数据。

张再沽的“数矿平台”是一个资源协调平台,“区块链”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数据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可以进行交易,这些数据的交易和铁矿石交易并没有什么区别。

在2010年以前,人们能理解铁矿石可以炼制出钢铁;但是,数据又能“炼制”出什么呢?人们能想到的传感信息第一用途,仍旧还是“报警”,无法让传感和资源利用效率之间建立联系。

人们并没有被这个问题困扰太久。很快,通过传感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那些来自交通系统的状态信息,这些状态信息经过规划和利用之后,能够极大的提高交通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交通系统效率提高了很多倍。这些被提高的效率包括:更安全、更快捷、更方便、道路资源容量更大……,而实现这个结果所依赖的资源就是实时传感数据信息。

“数矿平台”是一个数据被资源化整理的平台,数据资源在这个平台之上,以生态链的方式存在,这种被资源化的数据到合理的规划、流通和精细的利用。

……

在这个工业帝国,张再沽有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他就是李厘米。严格说,李厘米是后台老板,是这些产业真正的主人。张再沽只是经营的执行人,而李厘米家族才是这个工业帝国的主要所有者,这些并不为外人所知。通过眼花缭乱的间接持股的方式。

李厘米犹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些“思维志愿者”是在一个会议室。这些要从那个产生“思维志愿者”的会议室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