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俊逸适时打断众人,接着道,
“下官承认,寒门士子其中不乏满腹经纶之辈。”
“可因出身寒微,多数未曾涉足大局。”
“试问,这样的人,能否理解治国安邦的艰难?”
“又能否掌控地方豪强,平衡各方权势?”
“治理一县尚且需要经验与谋略,更遑论朝堂重任?”
卢俊逸顿了顿,目光转向陆渊,语气愈加恳切,
“再者,九品中正制虽有不周之处,但它背靠世家,依赖的正是世家长久以来的门第教育和家风传承。”
“世家子弟从幼时起便熟读经典、研习礼法。”
“不仅通晓治国之道,更深谙朝堂规矩与人情世故。”
他语气稍缓,
“反观寒门士子,纵然才学惊世,但由于出身寒微,难免目光狭隘,未必能通晓朝堂运作之精妙。”
“更何况,寒门之人若骤居高位,能否抵挡权力的诱惑?”
“到头来,他们恐怕也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豪强罢了!”
说到这儿,世家派的大臣纷纷喝彩。
“卢大人言之有理!”
卢俊逸这番话不可谓不诛心。
你寒门弟子一没钱,二没资源。
科举看似公平,但你啥都没有,怎么靠这玩意儿翻身?
况且,就算你丫祖坟冒青烟,有朝一日出了头,但最终还是会成为新的世家。
所以,科举治不了根本问题。
卢俊逸趁势再上一步,声音洪亮,
“陛下,世家虽有人诟病,但世家之所以能屹立百年,正因其守礼守法、家族传承稳定。”
“这些,不是寒门可一蹴而就,就能学到的。”
“九品中正制表面上选官由世家推举,实则却更能稳固朝堂。”
“臣以为,朝廷治理从来不只看一时之才,更需深远之虑。”
“科举一废九品,将寒门士子仓促推至高位,后果如何,臣不敢想象!”
说到此处,卢俊逸再拜,
“陛下,臣并非抗拒改革,只是此事关乎国本,非可轻易变动。”
“臣以为,与其废除九品中正制,冒科举之险,不如对现有制度加以修正,使之更趋公允。”
“如此,既能保朝堂安定,又可令贤才得用,岂不两全其美?”
说罢,卢俊逸退后一步,再度朝陆渊深深一躬,神色肃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