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疑窦

第四点,从釉面上看,元青花瓷器的釉质饱满、肥厚,但是欠缺平坦度,因为其用的是蘸釉、浇釉和刷釉技术,不会像现代机器那样的润滑、平坦。

在场的鉴定专家们,神情严肃的站在李建国的面前说道。

“李建国,你带来的是元青花瓷,可以通过其颜色、纹理、胎质、釉面等方面的细节来鉴定。

你看你这件梅瓶,它虽然采用的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成品青花颜色为深沉蓝中带点紫色,青中还泛点绿色。

但是这绿色当中竟然透出一抹暖黄,这就是高仿制的留下来的瑕疵。”

李建国看着专家指的那片黄色,他的脸色肉眼可见的难看,于是狡辩的说道。

“这是元代留下来的青花瓷品,年代久远,这些宝物常年埋在地下,那留下一点黄色,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糊涂,你也是收藏界有名的人物,这颜色上的瑕疵真的看不出来吗?”

看着他狡辩的样子,一部分专家被气的有些无语。

“好,好好,你不认这一点,那我再跟你说几点。”

“咱们再从纹理上看,元代器物大多采用的是手艺拉坯技术。

所以,一般在元青花器物的内壁,会留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

但是这件青花瓷内壁中,留下的指纹明显是现代人的手指印,光滑细腻,没有丝毫茧子。

这一看就是人为造成的,明显就是高仿留下来的痕迹。”

看着青花瓷内壁的指纹,李建国一瞬间陷入了沉默,随后又激动的说道。

“这指纹又没有什么明显的证据,这一点说不通的,我不相信你们的鉴定,我的青花瓷瓶是真的。”

只是这一次他说的话没有了底气,整个人显得有点惊慌失措。

而专家看出了他已经相信了一大半,于是就把剩下几点微小的瑕疵指了出来。

“我看你真的是不撞南墙不回头,那我们就把剩下的瑕疵都告诉你。

从胎质上看,这件梅瓶符合了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