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跟那几个工作人员笑下去,他们都快晕头转向了..........
古津见几个工作人员已经回了岗位上,各自忙活起手里的活来。
他就带着陈林在自己工作室里参观起来。
古津的工作室,更像是一个作坊。
他们工作的区域很大,一边放着一些机器,另一边则是一张张工作人员用的桌子。
桌上放着各种型号的毛笔、颜料、色板还有装着釉水、稀释剂等原料的小瓶。
墙的四周,打的架子上,放着完整或残缺的坛坛罐罐。
更让陈林意外的是,这个古津的瓷艺工作室,不单单只修复陶瓷器,还可以修复古书、字画等其它的破损文物。
只不过,比起满架子上的瓶瓶罐罐,字画等其它品类的器物相对较少就是了。
陈林粗眼瞧上去,就看到架子上有钧窑的大碗、吉州窑的窑变盏、汉代原始瓷的蒜头瓶。
还有龙泉窑的香炉、磁州窑的梅瓶、清代的青花花盆……...
竟是林林总总,为数不少呢。
陈林在经过古津的同意下,随手拿起一件修好的放在架子上的瓷器。
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仍然看不出任何修补的痕迹。
古津就告诉陈林和万晓雯,这文物修复有三种类型。
博物馆修复,仅用石膏补上残缺部分,不上色不施釉。
展览修复,是配补完缺损部位后上色做釉,但细观时,修复部位与原器物略有不同,以示区别。
而商业修复时,尽量做到天衣无缝,难度最高,也是教学时,采用的方法。
文物修复,还有一个原则就是可逆性,用石膏修复的直接敲掉即可。
而用树脂修复的,加温到200℃就能软化取下,不伤及文物本身。
古津说道:“三年学做瓷,五年学修瓷。”
“陶瓷器修复,它的工序其实并不复杂,做好却很难。”
“这些年来,我们修过各大窑口的陶瓷,感觉最难的还是影青瓷、和青花瓷。”
古津确实是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