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四十七章 繁琐

打磨,是打底作色的基础。

打底,是作色和仿釉的基础。

它的目的,一是,进一步提高作色仿釉部位的平润光滑度。

比如,一件残器在经过粘接、或配补修补后,其修补部位表面的平整光滑度,往往达不到作色仿釉工艺的要求。

这时候,就要通过打底处理,来达到其所需要求。

二是,提高改善修复部位,表面材料与作色仿釉涂层的结合力。

接下来的工序就是作色。

凡是经过粘接、配补、和加固,等工艺修复后的古陶瓷器物,其修复部位的颜色,与原器物颜色存在很大差距。

这就必须按照器物表面,原有的色彩或纹饰,对修复部位进行作色处理,并且不留修复痕迹。

作色,是古陶瓷修复中最难的一道工艺!

修复水平高低,主要看所作之色,是否与原物一致。

它要求修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绘画和色彩方面的基础知识。

要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观,这样才能修复出高质量的作品。

目前,港城、日本等地,生产的化工涂料效果较佳。

国产涂料,则主要以丙稀酸快干色涂料为主,掺与其他颜料一起使用。

这种涂料有附着力好,耐老化强度高、光色鲜明等优点。

但是,瓷器的颜色大都很丰富,必须调配。

只有调配的颜色与原物一致,修复出来的瓷器才能逼真。

一种是单色釉。

要将硝基漆、或丙稀漆颜料,挑入小杯中,与三倍乙酸乙酯调调匀,颜色要准确。

具体的操作有两种方法: ①传统方法:用毛笔涂抹或弹染。

在涂、弹之前,必须先将已调好的颜料在釉面上试涂,待颜色调到与釉色完全一致后才能上色。

之后,再涂上丙稀罩光漆上釉。

②喷笔或喷枪。

这是目前所采用的,较为实用的机械操作方法, 适用于小型器物或破损细小的部位。

因此,喷色的地方要小而准,然后再喷上丙稀漆上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