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进步。
所以在康熙十九年,康熙皇帝恢复景德镇“御窑厂”之后,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其胎釉精细、青花鲜丽明爽、造型古朴多样、精细粗犷并存、纹饰优美。
这时期的青花瓷,成为清代其他朝所无法比拟的,生产水平和艺术水平,都达到了青花瓷器的高峰。
那也是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 华夏的青花瓷器又一个黄金时代。
有人认为,康熙青花与明永、宣青花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据成书于清代的《陶雅》记载:“ 雍乾两朝之青花, 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 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 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饮流斋说瓷》说:“ 硬彩, 青花均以康窑为极轨”。
清《在园杂志》中也说:“ 至国朝御窑一出, 超越前代, 其款式规模, 造作精巧”。
文献与传世品均表明, 清代的青花瓷,以康熙朝的产品最能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
从国家的博物院所珍藏的康熙青花来看, 不仅数量多, 品种全, 而且每一件瓷器纹饰丰富。
清代康熙朝历时六十一年, 风格独树一帜的康熙青花瓷器, 既有继承, 也有创新, 在华夏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
直到今天,依然闻名于世。
但是,由于原料、青料、釉料和制造工艺的不同,仿制器很难达到古瓷原作的水平。
所以,能拥有一块清康熙碎瓷片,就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冯老板一直在旁边看着,他见陈林只把那些瓷片扒拉来、扒拉去,只是不说话。
冯老板的心里,就像是装了十五个水桶似的,七上八下的。
关键是他想要从陈林的表情里,读出点什么有用的信息来,可是谁知这位陈先生帅则帅亦,但是表情却不是很丰富。
看他旁边,他那个姓罗的帅小伙弟子,表情那就丰富多了。
冯老板感觉,那个陈先生的小徒弟,都不用开口说话,他就能读懂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冯老板终于有些忍不住了,慢慢蹭到陈林的身边,在他旁边也蹲了下来。
轻声问道:“陈先生,怎么样?”
“这碎瓷片,有点价值不?”他问得小声又小心翼翼的,生怕陈林说出让他心碎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