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人,在圈子里也是大有人在。
比如,陈林在西安遇到的那‘国宝帮’的收藏者,就是属于这么一类人。
罗程和陈辉,就像是两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孩子似的,贪婪的看着藏宝楼前的一切。
“师公,这里就是鬼市?”罗程看着还有些灰蒙蒙的天色,悄声问道。
他看到,虽说这里有许多人在摆摊,看起来也是热热闹闹的,可是却没有人吆喝商品。
这种卖家不吆喝,买家不问价的情形,着实看呆了罗程和陈辉两个。
每个摊位前,老板就是在那里坐着,或看人或看物,摊位前只有微弱的灯光。
陈辉也轻声说道:“哥,我瞧着这跟咱们那儿的夜市,挺像的。”
“不过,他们为什么不招呼生意啊?”
陈林轻声跟他们两个解释道:“看货不问价,照货不照人。”
“这就是旧时在京都流传起来的,“鬼市”的规矩。”
其实“鬼市”从古至今都有,它也属于我们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但古时候的“鬼市”,更多的是为了逃税或是销赃,通俗点说就是“黑市”。
那么,它为什么会被称为“鬼市”呢?
因为,卖家所售卖的东西大多都见不得人。
甚至还有很多是自己用剩下的东西,所以自然不能拿到明面上售卖。
这个“鬼”字,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心中有鬼。
每一个去“鬼市”买东西的人,就要做好与卖家斗智斗勇的准备。
当然,“鬼市”中也并不只有破烂。
在过去,有许多的人通过盗窃、抢劫所得来的赃物,也会放到“鬼市”中去贩卖。
甚至,还会有许多的纨绔子弟,偷拿家中的奇珍异宝、古玩字画来“鬼市”贩卖。
而这些东西,大多都是普通人,平时难得一见的东西。
由于这些东西全都见不得光,所以,买家也会非常守规矩的,用暗语来进行问价或交易。
但即便不是用暗语,双方也会相当小声地进行交谈,以免惹来他人的窥视。
因此,“鬼市”不同于夜市,卖家不叫卖,因为所卖之物见不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