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质地轻盈,且坚固耐用的器皿深受西方人的喜爱。
加之外形和图案的精美,在欧洲贵族眼中简直是艺术品。
即使价格高昂也供不应求,属于典型的奢侈品,为华夏带来了巨大财富。
在唐宋元明时期,华夏对瓷器的生产技术拥有垄断地位。
天然具有极强的话语权。
说白了就是华夏生产什么样的商品,西方国家有钱人便只能买什么样的商品。
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
即使欧洲贵族,通过商人提出一些定制要求。
那也只能是,在华夏瓷器风格基础上的一些图案,整体风格不会变。
早在明朝时期,欧洲国家就一直试图复刻华夏的瓷器工艺。
为此还有人用骨灰制作瓷器,当然这些尝试都失败了。
不过欧洲人并未因此灰心放弃,而是想尽办法盗取华夏瓷器的秘密。
到了清朝康熙时期,欧洲传教士通过谎言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以传教的名义来到了华夏的景德镇,盗取的华夏瓷器烧造技术的商业机密。
欧洲人也第一次,得知了烧造瓷器的原料高领土的存在。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很容易成功。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欧洲人开始在华夏原有的瓷器烧造基础上推陈出新。
到了乾隆朝,欧洲本土瓷器,已经开始抢占华夏瓷器的海外市场。
简直就是躺赢了,上千年的华夏瓷器第一次迎来了挑战。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华夏瓷器的审美,一下子发生了很大变化。
并不是所谓的乾隆审美观有多奇葩。
而是因为海外瓷器的市场,一下子从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
华夏瓷器想要保住欧洲市场的份额,就需要向当时的欧洲上流社会审美作出妥协。
谈到欧洲人的审美,很多人可能会一下子想到古希腊和古罗马。
认为这是欧洲文明的诞生地,是文化传承的源头。
这么说的确不能说错,但却很不全面。
因为,这里有一个一直被西方人掩盖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