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八章 镇墓兽

那虬曲盘错的巨大鹿角,对称的兽体和稳重的方形底座,构成了一个神秘的氛围。

有时我们在一些博物馆里,能见到这么一些奇奇怪怪的物件。

譬如说造型奇异的兽像。

他们或是人面兽身,或是兽面兽身,有独角或是双角,肩有两翅,脊如烈焰。

这样的文物,往往就是我们所说的镇墓兽。

镇墓兽其实非常神秘,虽然出土甚多,但目前学界对于镇墓兽的来历,还有众多不解之处。

镇墓兽起于春秋,盛于隋唐,最终在五代渐渐烟消云散。

说是起于春秋,其实就是来于楚墓。

当时的中原诸国,并没有使用镇墓兽的传统。

随着时间的流逝,镇墓兽才渐渐走出楚地。

对于镇墓兽的起源,说法也有很多。

在《周礼》中,就记载了一种怪物。

这种怪物喜欢食死人之肝脑,其名为魍象,也称罔象。

其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

而另一种神兽,其名曰方相氏。

能够驱疫避邪,尤其能赶走魍象。

因此有人造方相氏之像立于墓侧,有人认为这就是镇墓兽的起源。

还有的人认为,镇墓兽是郭璞《山海经图赞》中提到的“穷奇”。

“穷奇之神物,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奔走。”

镇墓兽不仅起源众说纷纭,关于楚墓中的镇墓兽,究竟有何意义,也还没有统一说法!

不过一般来说学界有三种看法。

其一,楚墓镇墓兽,是山神的造像,有镇压邪崇、驱除妖鬼的功用。

关于这一点,代表的学者是日本的一位研究者,我国也有些学者赞同,不过并非是主流的看法。

其二,楚墓镇墓兽,是一种变形龙,是亡者灵魂的看护者。

它们负责“引魂升天”,或“导魂入阴”。

其三,楚墓镇墓兽,是地神土伯的造像,其意在抚慰地神,不要侵食死者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