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红釉瓷,被誉为“千窑一宝”,自元代开始便成为祭祀、陈设、观赏的主要瓷种。”
“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最喜好红色,他的喜好影响到了永乐、宣德时期。”
“此时的红釉和青花一样,开始成熟起来。”
“宣德的红釉瓷,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说它们如初凝之牛血。”
“也就是说,宣德的红釉是非常厚重,沉着,不飘浮的,非常的漂亮。”
“这种名目繁多的红釉瓷,现在泛称之为 “红釉”。”
“当时,宣德时期的红釉,因为郑和下西洋的原因,带回来的红釉材质为大量的红宝石料。”
“工人们的技艺也越来越好, 红釉的颜色有深 、略深、浅、淡之分。”
“ 深的色黑红 , 釉厚 , 气泡较多 ; 略深的色调艳丽 , 釉质较前者略薄 , 也有气泡 。”
“ 浅的颜色 , 分外明净 , 就像是红宝石 。”
“ 以上这种红色的釉面,均有不同程 度的桔皮纹。”
“淡的一类,则如桃花的红润,釉面平滑,不过这一釉色的形成是非常难得的。”
那女孩子听得半知半解,小声问道:“那.........那这东西是不是很值钱.........”
“当然值钱了,”陈林点头道,“如果是真的,那可就不是一般的值钱,而是值大钱!”
“古人配制祭红釉瓷,真可谓不惜工本。”
“什么名贵的材料都往下丢,像是珊瑚,玛瑙,玉石,珠子、烧料等,珍贵原料的使用也在所不惜。”
“一般配方多要使用十多种原料,以及多种珍贵宝石组成。”
“有的配方里面,甚至还要真的掺入黄金,可是烧成率仍然非常低。”
“所以这种烧制成功的祭红瓷器,被称为‘千窑一宝’,那也不算是夸张了。”
“这千窑一宝,也就是上百炉的窑火中,才有可能得到一、两件祭红。”
“所以烧造祭红,是以国家强大的财力为后盾的。”
“只有强大的财政支持,才得以烧出红釉瓷器,才能万里选一地挑选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