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一章 竹雕

众多的竹在利用方式中,竹雕的历史颇为悠久,甚至被称为“百雕之祖”。

它始于竹刻记事,赫赫有名的《竹书纪年》发掘时正是散乱的竹简。

虽然随着历史发展,竹刻记事已经被逐渐取代,但竹刻艺术却逐渐发展起来。

西汉马王堆汉墓中,便有出土的雕龙彩漆竹勺。

到了晋朝,已经出现了竹雕的笔筒。

延至明清,竹雕的艺术已经相当成熟,甚至衍生出各种流派名家。

竹刻工艺,是远古先民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工艺品类,在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建筑中的大梁、门扇、屋椽、窗格、栏柱,乃至室内陈设的家具上,都离不开这类雕刻。

竹材易得,竹刻难攻。

元明之前,竹刻只是零星出现,尚未形成专门工艺门类。

此后,乱世中的落魄文人亦工亦匠,致力于竹刻工艺。

终于把它从以实用为主的工艺,提升到能登堂入室的极富雅致的艺术品。

“以刀代笔”、“以书画入竹刻”,这是竹刻工艺最重要的理念和方法。

中国竹刻艺术历经数百年的繁荣,已形成立体圆雕、竹根雕、留青竹刻、翻簧竹刻等几大类别。

明清两代,数十位竹刻名家传续不绝,才成就嘉定竹刻之乡的美名。

根据《竹人录》记载,明正德到清嘉庆之间,嘉定竹雕人甚至有67人之多。

明清竹刻艺术中,不得不提的就是嘉定和金陵两派。

嘉定派,又以三朱为首,他们是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

其中朱鹤可谓是嘉定派的开山鼻祖。

朱鹤,字子鸣,号松邻,曾跟随著名书法家篆刻家--曹时中学印。

甚至“得缪篆不传之秘”,还和当时的才子陆深、沈龄交好。

受其影响拥有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也为嘉定竹刻,留下了最早的文献记载。

朱鹤擅作笔筒、香筒、簪钗等物,刀法稳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