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他没说的是,这种鸡心碗之所以存在时间不长的根本原因在于。
碗底狭小而略高,稳定性受到影响,美观倒是美观了,但是实用性不太高。
鸡心碗的装饰多为青花,且图案单一。
因而在审美情趣上,难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最终被废烧。
到了清代雍正乾隆时期,仿烧鸡心碗又成了一种时尚。
尽管仿制的十分到位,但终究与永宣时的鸡心碗不可同日而语。
有专业人士说过,清代的皇帝里面,唯有雍正的审美算是三代之中最好的。
相比之下康熙的比较冷色调,而乾隆的又过于丰富艳丽。
但雍正时期的瓷器不一样,就像宋瓷一样,保留着一种含蓄的美感。
尤其是在设色上面,雍正的瓷器是公认最美的,也是最委婉的古董瓷器。
当然清代的瓷器不能与宋瓷相比,毕竟层次不一样,时代的背景也不一样。
于化风记得多年前,曾有个拍卖会上,出现了一件清代康熙年间的‘黄地绿彩云蝠葫芦纹碗’。
这一个碗的造型最早是出现在明朝的万历年间的,也被称为是‘鸡心碗’。
当时,很多的收藏家都表示,这一款的鸡心碗不太好看。
尤其是素色的碗就感觉特别的寡淡,一点儿造型也没有,在审美上是不过关的。
但是,在清朝的雍正年间,鸡心碗就做的特别的好看。
釉色与花色的设计,都达到了最高的级别。
当时的那款鸡心碗,碗内都就施满了亮丽的黄釉,让人一看就知它是出自大内皇宫的器物。
而且,这只碗的外部釉色和颜料,都属于最顶级的。
从碗口由上至下来看,从外口沿处被工匠画了一圈如意云纹的装饰。
到了中间的位置,就画上了十二只的蝙蝠,每一只都是衔绶带葫芦,飞翔于祥云间。
一只小小的鸡心碗,却画得如此的精致细腻,而且整个碗的胫部,也是用莲瓣纹装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