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自觉自己已经见多了名贵的古董,应该对这些陈列的展品有抵抗力了。
但是,事实证明,在国宝级的古董文玩面前,就没有人能抵抗得住诱惑。
这些完美得没有一丝瑕疵的古董,简直颠覆了陈林的认知。
西周中期的文物【五祀卫鼎】,于1975年出土于陕西宝鸡市岐山县董家村。
它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腹深19.5厘米,重11.5公斤。
鼎的造型虽纹饰简洁、但腹内铭文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被誉为‘青铜史书’。
陈林走到一个展品前,驻足细细观看,忍不住为它着迷。
他之前就在图片上看过这个展品,当时就被它的精湛手工迷住了。
简直不能想像,当时的工匠会有那样巧夺开工的精湛手艺,和超越时代的审美品。
那是1970年10月,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兽首玛瑙杯】。
也是迄今为止,陈林所见过的所有古董里,最美丽绝伦的一个酒器。
这个玛瑙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
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
唐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同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华夏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据专家推测,这只镶金兽首玛瑙杯可能是由古希腊、波斯、中亚地区经过丝绸之路,传入华夏的。
根据记载,华夏生产的玛瑙以白、黄、淡青者居多,鲜少有红色。
而制作该杯子的红色夹心玛瑙,在中亚、西亚地区比较常见。
唐代是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沿着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除了民间的交流,西域的玛瑙器皿也会以贡品等形式流入中国。
在制作风格上,该杯子兽首装饰的造型设计,也不是我国的传统设计方法。
而是在希腊的与起源于古希腊的酒具“来通”相似。
希腊人认为“来通”酒杯是圣物,用它注酒可以防止中毒,如果举起“来通”将酒一饮而尽,则是向酒神致敬的表示。
此时,万晓雯却是驻足在一块西汉的玉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