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里,陈林的讲述在继续。
“古人出门时,腰间常佩有体积很小的‘阳燧’以备取用。”
“据【周礼】记载,周天子专门设立了‘司烜氏’作为执掌‘阳燧’的官员。”
“这个官员的任务,就是负责‘取明火于日’”。
“在古人行军或是打猎时,‘阳燧’更是必备之物。”
“古人有“左佩金燧,右佩木燧”的说法“。
“以便在晴天时用金燧向日取火,阴天时用木燧钻木取火。”
“后来,甚至一度形成了这样的规制,一直沿袭至汉代以前。”
“汉代之后,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铁质的‘阳燧’,它的使用范围就更广了。”
“在唐、宋、元、明时期,则流行装执柄的‘阳燧’。”
“宋代更是出现了两面式的‘阳燧’镜,凸面可以照人仪容。”
“凹面则能取火。”
“只是,后来随着火柴等物的广泛应用,‘阳燧’自然而然慢慢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随着陈林的慢慢讲述,听众和演播室里的人都似乎看到了当时的画面。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这样过去了。
宋雨茗之前想过,陈林可能会认出这个物件儿是什么。
但是,听到陈林把这个‘阳燧’说得这么详细,他还是吃了一惊的。
他看着陈林的样子,明明就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
为什么会有那么渊博的知识储备量?
他看到网上陈林其它的视频也是,就象在南京的‘奇珍异宝’节目里。
陈林也是这样,把一件件的古董和文玩,慢慢抽丝剥茧,露出它的真容。
宋雨茗非常佩服。
怎么可以做到面对每个物件儿,都能反它分析的头头是道?
他现在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蔡老板会极力吹捧陈林。
果然是古董圈子里,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陈林已经把宋雨茗的这件物品,剖析得透透的之后。
晓东问出了一直想问的问题。
“那宋先生的这枚‘阳燧’镜,在现今的市面上的价值是多少呢?”
陈林看了眼那枚‘阳燧’镜,说道:
“虽然这件青铜器物是西周时期的,但是它的价值不能同青铜鼎之类的相比。”
“价格上自然要低一些,差不多100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