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妇人闻言诧异,把眼盯着她。
春玲家的便是笑道:“老嫂子,你可真有意思,你这岁数,还想穿这个呐?也不怕烧坏皮?”
“对呀,先撒泡尿照照自己再开口,也不怕害臊。”众妇人起哄。
平安家的面不改色,叹口气:“我哪里就是为我自己,不是想给大能攒点聘礼么!”
众婆娘听她这话,一下子噤了声,你瞅我,我瞅你,没话好讲。
“大能这孩子能干,可就是找媳妇这事难,也怪这两年年境不好,但凡家里有个好出嫁的姑娘,都指望着拿姑娘多换点钱财米面回来熬过饥荒,反倒让那些家里有几个闲钱的歪果裂枣们占了便宜!
不说别人,就说那陈北方,因为是个光棍,家里人口少,前些年年境好,家里攒了五六缸粮食,这两年竟让他换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媳妇回来!享着齐人之福呢!这世道哪里说理去!”有财家的叹道。
众人惋惜一阵子,点头称是。
平安家的便是摸起了眼泪,呜咽道:“求他婶子大娘们给听着,有好的姑娘给大能找一个。先前几年为了还他爹欠下的债,姑娘不敢嫁进来,今年还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二两银子的本金未还,大能说这一趟跟着东家出海回来,必就一起还完了。
家里没有了饥荒,以后的日子可就好过了,无论娶谁家的姑娘,必是亏待不了她的。”
众人又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春玲家便是笑道:“你也别太着急,我可听我家那口子说了,你家大能兴许早就有了意中人呢,你只安心等着媳妇来家伺候你老就是了。”
因春玲的丈夫秋收也在镇上做活,她说出这话来,大家也都相信,便争抢着问他,是不是秋收看见了,倒底是哪家的姑娘。
春玲只管冷笑不回言。
平安家的便自己说出来:“这个我知道,并不满意,是个二婚头,虽说长的标致,可终归不是黄花大闺女,如今我家无债一身轻,实在不用娶这样的了。”
“加不住你家大能喜欢,你能作得你儿子的主?”有财家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