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潇湘子和尹克西多次败于神雕侠杨过之手,一心想报仇,一直听闻天下武功出少林,尽管当年少林内乱,寺中高手损失殆尽,但曾经做为武林的泰山北斗,自然让人不可小觑。潇湘子和尹克西二人就来到少林寺打寺终武功主意,也许是老天爷帮他们,让他们居然遇到在少林寺中打杂的僧人觉远大师,而觉远大师却在无意中在《楞伽经》习得了《九阳真经》,而潇湘子和尹克西则趁觉远大师不主意,两人偷了《楞伽经》离开少林。事件被发现后,觉远和张君宝师徒二人一路追到到两人到了华山之颠。当年少林寺要是知道《楞伽经》中有一本无上内功心法的话,估计全寺都会出动了,可惜全寺只有觉远大师一人知道,而他又在寺中毫无地位,而《楞伽经》又是少林寺的一位高僧的手抄版,具有相当重要的纪念意义。于是才会派觉远去追回来。
觉远虽然不懂招式,但常年修习《九阳真经》后,内力之高与当时五绝不分上下,更为得要的是《九阳真经》里面对武学的理解,觉远大师更是随机指点了一下当时的张三丰,当时张三丰还叫张君宝,更是连当时集众家之长为一般的神雕侠杨过都受益匪浅。这还没完,后来郭靖之女郭襄上少林,而此时少林被昆仑三圣何足道挑衅,少林众人不敢迎战,在最近关头却败给了觉远与张君宝师徒。少林寺高僧大感脸上无光,准备废了张君宝。觉远与张君宝虽是师徒关系,而觉远大师却是把张君宝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在关键时刻挑起张君宝与郭襄离开了少林寺,在众多高手下逃离了少林寺,令一众僧人大感脸上无光,最后令无色大师追踪三人。
觉远一担挑了两人,直奔出数十里外,方才止步,只见所到处是一座深山之中。暮蔼四合,归鸦阵阵,觉远内力虽强,这一阵舍命急驰,却也已筋疲力竭,一时之间,再也无力将铁桶卸下肩来。在半夜的时候,也许是觉远觉得自己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半夜起来就在那里背诵平时读的经书,东一句西一句的,但大部份都是《九阳真经》上的武功口诀,直到圆寂才停下来,而此时在身边就有张君宝,郭襄,和无色大师三人在旁边听着,并尽量记录了下来。
三人中武功是无色大师最高;郭襄所学最博;张三丰当时武功全无根基,正因如此所学反而最精纯,张三丰和郭襄后来成为武当派和峨嵋派的创派祖师。是以少林、峨嵋、武当三派,一个得其“高”,一个得其“博”,一个得其“纯”。三派武功各有所长,但也可说各有所短。《九阳神功》启发武当、峨嵋开宗立派的武功,及无色后少林派受益匪浅,主要根源在这一部分的《九阳神功》,又名《武当九阳功》,《少林九阳功》和《峨嵋九阳功》。而《武当九阳功》,《少林九阳功》和《峨嵋九阳功》则作为门派的不传之密,非本派核心弟子不得传授。
仅仅是部份《九阳真经》就造就了两大新生门派的崛起,从而与少林成三足鼎力之势。而张三丰又天纵奇才,楞是凭借自己的修炼天赋,武学修为达到了中原武林第一 人,凭自己一人压得其余几大门派缓不过气来,尤其是少林寺一至视张三丰为少林叛徒。也是张三丰一生淡泊名利,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只想好好的发展武当派而已,不然哪有少林什么事?要知道当年和张三丰交手的像昆仑三圣何足道,北损道人等等武林高手皆成为张三丰崛起的垫脚石。
张三丰一生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就是补全《九阳真经》,因为觉得这样一部经书失传了乃是一大遗憾。而终其一身,也只补全了三四层,而现在林凡愿意把《九阳真经》拿出来则让百岁高龄的他激动不已,要知道,到了他这个年龄,经历了太多太多,能引起他兴趣的已经不多了。
无忌有救了,无忌,快快拜见师傅。张无忌倒很是聪明,林凡道,不用拜师,我自己也没有多少时间来教你,传你《九阳真经》也刚好遇到了,就算是与武当派结了个善缘。
张三丰道:礼不可废,你对无忌孩儿不但有救命之恩,更有传功之恩,这两份大的恩情,对于无忌来说无异于再生父母。
要知道在古代天地君亲师,可见老师在一个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而弟子则承担着门派的传承,而古代收徒弟则是要经过很多方面的考虑,品行,资质,背景这些等等都要考虑进去。而如果林凡收张无忌做弟子,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和武当派绑在了一起,当然,对于林凡来说有无武当派无所谓,而张三丰这样说了,就说明张三丰根本没有考虑林凡的背景,纯粹是为了报恩。
林凡见张三丰这样说,就道:无忌你可愿意拜我为师?张无忌很聪明,直接磕头道:拜见师傅!林凡道:好,无忌,你做为我门派我我的开山大弟子,则需要知道一些规矩。第一 ,不准欺师灭祖;第二,不准欺男霸女;第三,不准备恃强凌弱;第四,不得做有辱门风之事……不然,纵然你躲到天涯海角,为师必定要亲手收回所教你的。
一旁的周芷若见了,也道:我也可拜你为师,你看可以吗?
林凡看了一下周芷若,发现其资质相当不错,道:你为什么想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