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红颜自有擎天志(二合一)

身为在朱允熥尚未被立为储君之际,便已追随其左右的“旧臣”,杨士奇无疑是朱允熥手底下最为得宠的“宠臣”。

平日里,二人相处极为融洽,关系微妙而特殊,既有着君臣间的礼数规矩,又不乏朋友般的真挚情谊。

哪怕此前朱允熥几次因事大发雷霆,怒火中亦隐隐透着朋友间向对方宣泄情绪的意味,从未有过如当下这般冷峻且“严肃”的质问。

杨士奇重重磕头,额头与地面撞击发出沉闷声响:“陛下圣明,当年臣偷偷派人前往民间寻访美人之时,确实曾与国舅爷有过接触。”

“但自陛下册立皇后之后,臣便严守本分,与国舅爷再无任何私下的交际往来。”

“陛下若心存疑虑,大可即刻派人详查,臣绝无半句虚言。”

朱允熥冷哼一声,怒容满面,斥道:“你向来聪慧过人,理应明白,朕所问者,并非是你两人的私交。”

“都到了这个时候,你还妄图凭借言语技巧来蒙蔽朕吗?”

“朕问的是,皇后究竟意欲何为?”

“国舅反对新政和新学,背后是不是她在暗中指点操控?”

“你可别告诉朕,你对此全然不知。”

如果只是单纯的国舅家奴仗势欺人,那案子倒还简单。

严加惩戒即可。

可若是有政治企图,牵涉着朝政大局,事情的性质,就完全变了。

听到朱允熥的质量,杨士奇脸上的神色陡然一变,旋即再次磕首,整个人伏首于地,道:“陛下,君臣有别,礼数也。”

“帝后乃一体同尊,臣实不敢擅自妄议皇后之事。”

“陛下心中若有诸多疑惑,以臣之见,不妨回宫后亲口询问皇后娘娘,想必娘娘定会为陛下答疑解惑。”

朱允熥静静地凝视着杨士奇,双眸似能洞察人心,良久未再发出一言。

整个房间仿若被抽离了空气,陷入了令人窒息的死寂之中。

半晌,朱允熥轻轻叹了一口气,声音中带着几缕无奈与疲惫,他站起身来,朝着屋外走去。

……

又过了一会,算算时间,估摸朱允熥已乘坐马车远去,杨士奇才缓缓从地上起身,迈出房间。

下楼之后,只见一名官员带着几名差役踏入茶馆,正神色急切的向掌柜打听今日之事。

原来,那些护卫把赵三爷丢到应天府衙,只说是奉了都察院御史之命,缉拿赵三爷扭送衙门治罪,而后便匆匆离去,并未透露身份。

只因如今圣上尚在宫外,尚未回宫,他们行事需严守规矩,不能擅自暴露身份。

应天府衙的人望着被送来的赵三爷,只觉棘手无比。

这无疑是个烫手山芋。

御史他们得罪不起,国舅更是碰不得。

于是,应天府的官员一方面依照规制将赵三爷暂且收押,毕竟这等事摆上台面,应天府不能不管,况且还是犯在御史手中。

另一方面,赶忙派人前来茶馆查探实情。

最关键的是要弄清楚究竟是哪两位御史,以便决定后续如何行事。

杨士奇刚一现身,茶馆掌柜便立刻指着他说道:“这位大人,便是刚才下令拿下赵三爷的两位御史之一。”

为首的官员闻言望来,瞬间愣住了。

御史?

这不是政务大臣杨大人吗?

他虽只是个六品通判,可一直在应天府当差,此前也曾见过杨士奇几面,自是认得。

仔细想来,杨大人身兼都察院左都御史之职,称自己为御史,倒也并无差错。

只是,此御史,可绝非一般御史能比。

官员抬手揉了揉眼睛,定睛再瞧,确认自己没有看错,这才满脸堆笑、快步跑了过来,恭敬行礼道:“卑职应天府通判沈肃白,参见杨大人!”

“你认得我?”杨士奇目光审视着沈肃白,略带好奇地问道。

脑海中却怎么也回想不起,曾在何处见过这位通判。

“卑职曾上过几次大朝,又在政务处领办公务之时,有幸瞻见杨大人风采,因此认得大人。”

通判沈肃白满脸谦卑,姿态放得极低:“杨大人位高权重,每日操劳国事,日理万机,自是不会留意卑职这等微末小吏,可卑职对大人的印象,却是刻骨铭心,不敢忘怀。”

他言语中的巴结讨好之意,甚为明显,但杨士奇却并未与他虚与委蛇,脸色陡然一沉,质问道:“赵三爷在京城之中一贯横行无忌,为非作歹,你们应天府当真对此一无所知?”

“若全然不知,那便是庸碌无能,渎职失职!”

“若早知其事却坐视不管,因畏惧得罪国舅而姑息纵容,这就是蓄意包庇!”

“今日赵三爷率众逞凶,刚好被本官撞见,你们不去审讯他,反倒急着来此打听是哪位御史,你们心中,可还记得大明律法的威严?”

沈肃白额头瞬间布满汗珠,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位所谓的御史,竟是堂堂左都御史杨士奇,怪不得敢派人将赵三爷扭送到应天府衙门。

他之前还怀疑是哪位读多了书的御史,一时牛脾气上来了,不惜得罪国舅,也要惩办赵三爷。

以往都察院里,也少出这种御史。

不怕死,敢将权贵往死里得罪!

却万万也想不到竟是这位!

沈萧白急忙恭敬说道:“卑职罪该万死,卑职……”

“无需辩解。”杨士奇抬手打断他的话:“此事日后再论。若应天府官员确有失职之处,朝廷自会依规惩处。”

“你现在即刻调集应天府的差役,秘密将国舅府邸包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