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了半个多小时的nba大明星霍英雄和如若宾也赶到为老友捧场,各自表演了一套街球,然后向球迷发出支持中国电影大片的呼吁……
晚八点三十分。电影正式开始了……
《地狱方舟》全美首映当晚就创下票房过千万美元的上佳成绩;首映第一周。票房一亿两千万,超过《花木兰》单周最高票房。
然而。面对这样的成绩,易青却非常理智的预测到。《地狱方舟》的票房一定不如《花木兰》;未来的四周,应该是出于一个大滑坡的趋势,一周比一周票房下跌。
因为象《花木兰》那样放映第三周,有女议员“弹劾州长门”时间发生推动全社会关心与电影剧情有关的女权话题的情况,大概几百年都难遇到一次,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可一不可再的。
象《低于方舟》这样对特技特效、明星效应、宣传攻势的依赖远远高于电影艺术含量本身的电影,一般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几乎所有的美国大片,在北美的票房都呈现这种趋势。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根据易青一贯同时兼重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创作习惯,《地狱方舟》依然表现了非常东方化的价值和人文内涵――“东方式的神秘感”这个词组从这个时期开始,成为西方主流权威媒体对易青所有作品的评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并且贯穿了中国易的一生。强烈的民族特色,使得西方的影迷始终对易青的作品充满了期待,因为他们永远不明白易青的下一部作品会给他们呈现什么,那是他们思维逻辑圈之外的存在。
轻易不肯表扬外国电影的《纽约时报》对《地狱方舟》的大幅评论中说道,该片表现了“东方式内敛的伦理与激情”以及“中国日益溶入国际社会的文化价值”。
“这些西方人把生命至上、舍己救人说成是他们西方人的文化价值,”易青冷笑的扔下手中的报纸,不屑的说道:“我们中国人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的时候,他们还是半人半猴呢!”
依依呵呵一笑,顺手递给他一杯咖啡。易青就她手上看了一眼,立即像个任性的孩子一样嚷道:“不喝!给我杯茶。福建绿茶!”
依依笑道:“摆脱了,皇上。您就将就一下吧,这里是飞机上啊,哪来的福建绿茶,我帮你问问有没有英格兰红茶吧!”
易青笑着伸了个懒腰,顺手帮依依拉过毯子来盖在膝盖上。
他确实没有时间去计较美国人浅薄的自以为是,他的心早飞到香港红馆,飞到两天后的金像奖颁奖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