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文官们不急,只是因为陶书不急而已。

作为文官集团的领头人,陶书很冷静,面对二三把手的询问,他只是淡然回道。

“大帝一脉此举对于文官是好事,大世便是乱世,若是文官集团权力太大,自然就成了出头鸟,真要大乱的话,难以保全自身。”

“且说句实话,我的实力确实不如颜旌,咱们没武官集团那么雄厚资本,便只能先内敛,再等等吧,等我借助文天州机缘进入顶尖神祇层次,咱们文官便又能起势。”

“届时咱们的目标可不是皇城,而是折返回到文天州,与那几位老儒生划分势力地盘,若是能将整个文天州吞下的话,便能效仿飘渺州道主以此成就至上道路。”

陶书说到至上二字时,苍老眸子里尽是渴望。

他已经想明白了,留在皇城里最大的成就也不过是顶尖神祇而已,说到底还是要受到大帝一脉压制。

不如找准时机自立门户,且文天州的地势极好,前有黩武州帮忙抵挡诡国压力,后与皇城有极长隔阂,不需要举州飞升,仅凭现有局面,便足够与皇城抗衡。

这就是陶书的谋划,他已经不稀罕皇城里的权利。

与陶书相比,其余一百多位家族就没有这么后路了。

武官集团重新崛起,最着急的就是这些大家族们。

但他们也有后手,随着大世开启,有些家族陆续寻到了自家供奉的神祇传承。

尤其是日神家,作为供奉日神的最大家族,据说他们求到了一缕日神的残念,可以重新培养出比姜秋禾还要强悍的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