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再上《面对面》(第一更)

观众爱看这个!

好在沈长林这次只是电影采访。

依然是屎黄色的灯光,沈长林坐在董茜对面,先是打招呼,然后进入正题:“柏林拿奖了,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吗?”

“我感觉还行,主要团队挺高兴的…”

“柏林电影节诶,只是还行吗?”

沈长林想了想,还是道:“我不是那种追求纯艺术的导演,《搜索》的叙事方式也偏商业化,我们是接到柏林电影节邀请,才去的,本身就没报拿奖的希望,能拿奖算是意外惊喜,但也导致国内宣传不好做!”

“不好做?”

“因为大众固有影响,能在欧洲电影节拿奖的电影都是那种晦涩难懂的类型…”

其实沈长林想说‘打擦边球’的,但这是央视,很多话不能直接说。

当年第六代的作品在国内卖盗版,买的人都是因为封面做的比较让人冲动…

“你担心观众不接受?”

沈长林点头:“对!别说观众了,就算是我听说一部拿了奖的电影,下意识也会觉得这电影跟我没多大关系,不会去看!”

“为什么会有这种事?”

“这要说到我们的困境,欧洲的三大国际电影节和好莱坞的奥斯卡,构成了中国电影认知自身的上穷落碧下黄泉的两个极端镜像。它们完整地构成了中国电影所想象的国际,而这个国际的内在分裂,也恰恰是中国电影本身的内在分裂。”

“能具体说说嘛?”

“我们在走电影工业化,标榜的是美国电影市场,但欧洲电影推崇的是艺术,市场和艺术,两个看似平行线的东西…”

“但美国也有很多艺术电影啊!”

“是啊,可它们票房都不怎么样!”

董茜哦了一下,然后似笑非笑:“我发现你对票房看的很重!”

“当然,票房代表观众认可,我始终认为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是因为观众接受。”

顿了顿,沈长林补充道:“尤其是今年,好莱坞进口片名额扩大了一倍,作为中国电影人,当然要奋起反击,票房数据是最直观的!”

董茜眼神投过眼镜,折射出一缕智慧:“我不太明白大家为什么这么抵触好莱坞,作为观众,我觉得有更多好电影上映,这是好事。”

“那你去问那帮电影节,为什么按照国家名字划分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