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刚亮,姜歇便离开了。
如果真有人查起来,那自己也只是个制止他人偷井盖,而且还担心有人掉入井盖守了一晚上、救了好几个人的善良青年呢。
毕竟,自己的积分虽低,但比“老实人”高很多——自然是更值得“信任”呀!
但更多可能的是,他们不会关心帮忙的人吧。
姜歇心情愉快地在路边走着。
然而,姜歇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因为“男色”被盯上了!
话说,姜歇正在考虑下一步、下下步坑谁,这时一辆红色跑车在姜歇身边停了下来,一个女人摘下墨镜叫住姜歇。
一番谈话后,姜歇得知对方是想用“积分”和“钱”和自己“认识认识”。
姜歇秉着“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渣男态度,与女人虚与委蛇几句,被女人带上了车。
女人带姜歇见了自己同圈层的朋友。
一个上午的“谈心”,姜歇的表现可以说十分不解风情。女人对姜歇不太满意,午饭后便放姜歇离开了。
姜歇走出酒店,看着自己已经涨到279的积分挑挑眉。
他不禁开始想,要是把昨晚的借花献佛、借刀杀人和今天的“皮相”买卖这两种获得积分较快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可以怎么做?
“拉皮条”三个字浮现在姜歇脑海中。他赶紧摇摇头,把这个词眼甩了出去。
忽然,姜歇隐隐感到这个关卡没那么简单。
他脚步变缓、皱起眉头,开始继续琢磨这场游戏的设置,以及不同关卡之间的联系。
这游戏既然叫“人生十旅”,那么确实与“人”“生活”有关。
从第一关的数学最后一题,第二关的找试卷,第三关的校园暴力,第四关的道德发展,第四关的看病挂号,通关任务对象都是场景中显眼或特殊的人、事、物。
因此,在这一关,他也会把“积分”当做任务目标。
尤其是第四关挂号的任务,很容易让他以惯性思维,在这一关去绞尽脑汁像“完成更多正确的挂号”一样,去累积更多的积分。
姜歇双手渐渐握成一个拳头。
但是,从关卡的设计上看,不得不承认……它们都是基于自己曾经的挫折或自身的弱点出发的。
姜歇深吸一口气。
无论是浅层的考试、挂号问题,深层社交障碍问题,亦或者是内心的道德感知问题。
而通关的关键正是要(表面上)克服自己的这些弱点。
姜歇微微抬起嘴角,却没有笑意。
那么这一关是要控诉他对外界的伪装与内心的疏离吗?
不过这关看起来,倒更像是从“人际关系的利益算计”出发设计的嘛。
关于这点,姜歇倒是不承认——他只是在假装融入社会而已,“关系算计”倒是高估他了。
不是读数学,就要计算一切的好吗?
虽然说,算计和疏离两者有时看起来挺像。
他自嘲地笑笑。
但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那么积累积分就不再是通关的方向,而是关卡的陷阱!
一旦奔着积累积分而去,为了加快游戏进程,自己也许会逐渐变得不择手段,而这不仅是与世界的“同流合污”,更是“变本加厉”呀,倒是进一步深化弱点了。
姜歇的脚步慢慢加快,恢复成正常速度。
——那就反其道而行之呗。
走近一个巷口,姜歇听到巷子里传来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