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要旁征博引深入讲解,只要知道每句话最直观的意思即可。而李君璞等人在讲述时难免发散,甚至夹带私货,不自觉将自己的想法灌输进去,当然会受到排斥。
杜乔牢记一个文人的本分,知道自己不擅长兵事,老老实实按照书上所言,绝不添油加醋。
加上文人的基本素质,对文字和语言进行简单的润色。
连深入都不用,理解字面意思即可。
当然杜乔也有自己的方法在,李君璞等人自幼接受的都是精英教育,精细开蒙,随时有西席和亲长答疑解惑。
而杜父去世后,杜乔只能去私塾就学,和同窗们共享一位老师,自然要学会如何读懂一篇文章。随时去问,老师会嫌弃愚钝不堪造就。
段晓棠和白秀然已是成人,有文化基础,关键她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孙子兵法》在兵家相当于金科玉律,强迫她们接受自然不可行,而杜乔的态度是,意思是这样,知道就行,余下的慢慢消化。
这种轻率的处理办法,李君璞等人肯定办不到,只能杜乔这种半吊子的文人才干的出来。
信徒,反而成了阻碍。
杜乔开口只提段晓棠,刻意忽略白秀然的存在。
读书本就庄重,最开始段晓棠为何不带李君璞去书房。白秀然坐在旁边单纯剥核桃还是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