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奉献青春的渔州

从此工作不开心不说,收入也是与日俱减。

明知前途无亮,王宁就索性辞职,从新找了一份工作。

现如今、在一个中小规模的企业里工作。

日子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目前来讲,平淡如水吧!

公司的发展暂且不说。据他自己讲,公司的老大在模具行业中,也是一个名声在外的牛人。只不过同他一样,也是一心钻到搞技术里面去了。

老大来渔州做模具行业三十多年了,90年代的时候工资都能拿到上万块的人物,就没有想过在渔州买房子。那个时候渔州的房子才多少啊!一两千块而已;还是在关内很多很好的地段了。

曾经的师兄弟们,如今早就身价上亿了。只有他们老大,已经五十多岁的人了;还在守着这个资产不到两千万的企业,继续奋斗、继续研究它的技术。

整个社会,对这种一心专研技术的人,透露出满满的恶意。想想也是挺悲凉的!

或许我们普通人,是明白不了这些搞技术的人的想法的。也不知道,他们整天在琢磨什么!

自从王宁去了这个企业,简直是如鱼得水。

跟他们老大两人,犹如王八看到绿豆,越看越对眼。成了往年之交不说,还把王宁当关门弟子一般培养。去年底也给他配了一点点公司的股份,不可谓不器重啊!

一年算下来也能挣个二十来万,在如今的模具行业来讲,也还算不错了。毕竟2018年,渔州模具企业,成片成片的死啊!但是他们企业活的还很不错,业务不但没少,还忙不过来。或许这也正是专研技术的魅力所在吧。

当然、这仅限于搞技术。如果想挣钱,还是的做项目、做产品、做金融;只有这些才能搞大钱,才能有机会在渔州这片热土上站稳脚跟。

历史早就教训了前辈们,光做技术是不行的!

虽然老大待他,已经很不错了。然而、二十来万在渔州,又能做什么呢?

如今,不但夫妻两人相隔千里,孩子也只能在老家县城里面读书、求学。

与爱人、与子女也只能遥望亲情,口述相思!

曾经、自己也劝过他。让他不要在县城里买房,来开元市买房;这样不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自己也可以在开元市,找到一份相应的工作;虽然可能不如渔州,但也不用与亲人天各一方啊!

可搞技术的人,真的很难沟通。彼此关系确实很好,可以说是世交;不过这种人就是一根筋。就算是你把他这根筋给拔了,重新长了出来,他还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