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第二十六章

孟达几乎好几天将自己困于书房之中想办法,魏国不行,蜀地也信不了,可摇摆于两国之间也得不到什么好果子吃。急得他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比起孟达的着急,诸葛朔就轻松很多了。只需静待孟达联系蜀地的消息就好,就算孟达并非真心投降于蜀地,收了那封信之后,他对魏国的不信任程度可以说是大大加深。而且,他也料定孟达不会提起与道士相见一事。毕竟,不会有人想把自己是个反复无常没什么头脑的小人这种事往外说的。

果然,还未等曹丕病逝的消息传来,孟达就自己找上门来了。他写了一封信给交情匪浅的李严,信中里里外外皆是表达了他在曹魏摇摇欲坠的处境。

这封信很快就被呈到了丞相府,诸葛亮读完此信后,对丞相府众人说到,“看来,曹丕的确是病入膏肓了。”

蒋琬也仔细看过信后说到,“孟达本就是根基不稳的降将,若非曹丕、夏侯尚力保,恐怕不说官位,就连性命也是不保的。”

马谡也赞同蒋琬的说法,“如今他自觉不保,可见曹丕已然是药石无医了。”

“可这孟达到底是个反复无常之人”,杨仪不禁蹙眉,“万一他只是试探呢?”

“他不会试探”,蒋琬反驳了杨仪,“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与正方兄书信来往,必然是有极大风险在身的。”

诸葛亮听完蒋琬的话之后,点头表示同意,“公琰所说不错,孟达在魏之情势,亮也有所了解。上有司马懿虎视眈眈,下又与申仪交恶。不过,亮倒是未曾料到他会于此刻便与我交好。”

“既然此刻他还是交好,不如我们就逼他一步。”蒋琬思索半天之后开口,“利用申仪之手,令他投靠。”

众人听完蒋琬的话后都连连称是,表示同意。于是就定下由郭模前往申仪处假装投靠,并把孟达可能要投靠于蜀地消息告知给申仪的计策。申仪本就与孟达多有矛盾,定会把这个消息上报到曹魏朝廷。如此一来,孟达就只有一条路了。

诸葛亮也不忘让李严回信,自己也写信给孟达。两人信中都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愿意并且欢迎孟达重新回到季汉朝廷之中。

六月,曹丕已于上月去世的确切消息总算传到了成都。同样,孟达意图叛变的消息也传到了洛阳。

曹叡自然不相信孟达会意图叛变,他认为孟达叛变于弱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但是,司马懿不同,他太了解孟达的为人,也深知他极有可能会转而投靠蜀地。

可现在新帝刚刚继位,朝野本就是一团乱麻。更何况,比起刚刚从南征中恢复元气的季汉,现在更为严重的是东吴已经养精蓄锐,蠢蠢欲动了。司马懿没有分身术,他只能先紧着对付东吴。

司马懿只能先写下一封信,大体就是表达了自己对孟达的信任,并且表示对郭模说的话并不信任,意图稳住孟达。如果是以前的孟达,收到司马懿来信定然会洋洋自得,以为自己把司马懿蒙在了鼓里。

可惜,司马懿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孟达已经先人一步知晓。他现在更是对那个知晓天命的道士佩服不已,居然连司马懿的行动都能算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