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贵地区地势复杂,多山多林,加之气候一步一不同。诸葛朔一行人的脚力自然慢了下来,不过这倒是无关要紧,他们本就是南下探查的,速度慢了下来也便于了解南中情况。每每所到一处,普通流民之中,大多是对于这场反叛有怨气的。难怪人常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若是给这些流民一个穿越到千年后的机会,想必他们个个求之不得吧。
行至永昌城,已是冬日末。掐指一算,距离大军到来,还有一个季度。永昌城外难得平静,可城外烧焦的土地和乱石箭羽招式着此处经历过何等的劫难。守城门的官兵脸上满是疲惫,如此的攻城已是快持续了一年,属实让人心态焦躁。
进了城内,还未等他们一行人去到官府。倒是王伉王府丞亲自来接了,王府丞此刻胡子拉碴,脸色也不是很好,一看便知道是忧心忡忡。但见到三人,心中自然是喜悦的。他询问赵统到,“少将军此番来访,可是大军将至?”
“大军正谋划出发,但想必到永昌郡还需要一些时日,这些日子里还要劳烦府丞固守住永昌城了。”赵统也将情况与王府丞一一说明。
“唉,伉与吕功曹必然会竭尽全力。只是三路叛军攻城已久,城内人心惶惶,加之定是有细作混入城内,使得永昌城陷入困境啊!”王伉不免担忧,以他的角度看,永昌城守不守得住,暂时还是个未知数。
“困境如此,但王府丞还是要保重身体。持之以恒,才能等到大军行至永昌啊。”诸葛朔看着王伉,这位府丞的眼里满是血丝,看来又是一个过度劳累的忠臣。
王伉见诸葛朔眉眼明朗,少年英气,不免好奇,“这位公子是?”
“倒是统的疏忽,未曾向府丞介绍,这位是诸葛朔,是诸葛丞相府中的公子。”赵统急忙介绍两人认识。
王伉眼前一亮,蜀地之人向来对诸葛亮的崇敬难以言表,自然对他的子嗣也是寄予厚望、爱屋及乌的。“如今能得赵家两位少将军和诸葛公子相助,伉一定尽心竭力,必然守住永昌城。”
“王府丞与吕功曹抵御叛军一年有余,劳苦功高,朔自是十分仰慕的。日后还需要二位多加提点才是。”诸葛朔回复。
“不过尽忠职守,谈不上劳苦功高。如今叛军三路之众,约莫也有十万余人。若是再度攻城,恐永昌城危矣!前日吕功曹与伉谈起,倒是有一个假降的法子,望能拖住叛军一时。如今诸葛公子来此,伉倒是想问问,公子觉得此计可行否?”王伉倒是也不含糊,急忙丢了个问题给诸葛朔。
诸葛朔想了想,旋即回答到,“初,雍闿反叛之时,移檄永昌,意图劝降。吕功曹答檄之言,字字泣血,忠心耿耿。父亲远在成都皆知二位忠心,想必雍闿之流心中也是清楚的。依朔看,贼人必不会相信二位在大军整装待发之时投降。”
王伉听完这番话,长叹一声,“诸葛公子所言,一针见血。可我城中守军不过千余人,日以继日守卫,精力衰竭。城中百姓也是痛苦不堪,却不知除去死守可还有别的办法?”
诸葛朔与赵统赵广对视一眼,开了口,“王府丞若是信得过朔,不如听朔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