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眼睛看向窗外的星空,想起了在南阳草庐的时光。随后,他没有犹豫地回答诸葛朔:“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有遗憾,并无后悔。”
诸葛朔静静地看着诸葛亮的背影,他是如此的高大,如此的义无反顾。也就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千古一相”了吧。
翌日,诸葛朔的生活逐渐变得忙碌了起来。白日里要去演武场和赵广赵统一同习武,晚饭后又得跟着诸葛亮学习各种方面的相关知识。这忙碌的让诸葛朔像是回到了在警队中通宵加班的日子。不过好在年纪尚小,身体强健,倒也算不上十分劳累了。
就这么过去了大概一个月,一天晚上,诸葛朔正陪同诸葛亮在书房处理事务的时候。小童却匆匆来报,说是蒋参军和马参军有要事要面见丞相。
“公琰和幼常披星戴月而来,是为了什么要紧事啊?”诸葛亮也很是意外,什么事值得他们两个深夜造访。
诸葛朔也好奇地看着这两位史书中常常以“诸葛亮接班人”而并肩提起的人物,当然,虽然最后大家谁也没接上就是了。
“回丞相,琬是因为此事不宜大肆宣扬,故而挑了此刻来访。”蒋琬举手行礼,眉眼间还带着浅浅的兴奋。
“回丞相,谡则是被公琰带来,正是想听听他要说什么事呢——”马谡也是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疑惑地看着蒋琬。
诸葛朔听见蒋琬提到“此事不宜大肆张扬”,正想自己是不是该回避一下。虽然他是诸葛亮的孩子,但身上毕竟没有职位功名,于是起身想要离开。
“阿朔可别走!”蒋琬一眼就看出了诸葛朔想要回避的意图,这些日子以来,他和诸葛朔也算是熟悉了。“此事你在这才好说。”
诸葛亮和诸葛朔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见了疑惑。
“那公琰就直说吧。”诸葛朔重新坐回诸葛亮身边,诸葛亮开口示意蒋琬接着说。
“丞相可还记得,琬前些日子提起过,虽说要与东吴重修于好,可毕竟前车之鉴摆在那里,不得不防啊!”蒋琬继续说。
“公琰,这事我们不是讨论过,毕竟是要重修于好,不可节外生枝。若是让东吴的人知道我们派使节过去,不是为了修好,是要刺探虚实,反而不好交代!况且,一个敌国使节,东吴怎么肯能放他随便在境内转悠——”马谡皱起了眉头。
蒋琬得意地挑了挑眉,并不意外马谡的回应。“我倒是知道有一个人选,若是随邓使君一并出去,东吴大不会怀疑他。此人必然不会有性命之忧,反倒会被东吴热情款待。”
“还有这样的人物?”马谡的眉头稍微松开了些,但还是有所顾虑。
“就是看丞相舍不舍得让他出去一趟了,即使刺探不了什么,也许对他也是一种历练。”蒋琬看向诸葛亮,诸葛亮似乎已经猜到了蒋琬的意思,无奈地笑了笑。
马谡更加疑惑了,“如若是有这样的人物,丞相必然会派,哪有什么舍得不舍得的?公琰可别再卖关子了,快快举荐才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