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赵文颉受伤了,叶思思干脆这几日就没有回大队上,让胡阮儿回去的时候说了一声。
她晚上陪着赵文颉,白天也没闲着。
成衣厂在年后开工后,每天的出货量更大了,单单靠一间门市部销量是有限的,她最近也在考虑销量的问题。
重新开一间门市部暂时是没有人员和精力的,但是和其他地方合作也是势在必行了,首先她想到的就是去和供销社还有百货公司去谈合作,最好把省城的单子也能谈下来。
这个年代的供销社和百货公司就跟后世的超市和大商场一样是自带流量的,不需要你做什么宣传,人们缺东西就会去买。
不过,她不是直接去谈的,而是先去供销社实地看了看,刚下乡那阵子她为了让自己空间的东西顺利拿出来也是去过好些次供销社的,不过后来就没怎么去了。
到了供销社门口,因为还没出正月,供销社的人流比起往常会少那些一些,这也是正常的,毕竟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多买些东西,年后买东西的需求会少一些。
叶思思并不在意这些,只是看了看就继续往里面走。
供销社的样子还是和以前一样,没有太多顾客的是,售货员们就互相聊着天,这个说着年节里的趣事,那个说说自己的故事,反倒是顾客进来了也都不怎么热情。
以前来买东西,叶思思没怎么注意供销社的服装,这次她就格外注意了一下他们挂起来的衣服,因为刚过完年,这里的天气还是比较冷的,所以供销社上架的衣服还多为冬装,但是样式在叶思思看来也是比较老旧的样式,颜色也不太多。
她摇了摇头,就准备去其他地方看一看。
从供销社离开后,她又转倒去了城里的百货公司,百货公司也是接下来这几年很红火的地方,是很多70/80后的童年回忆。
百货公司比供销社会大一些,是以后的连锁企业的雏形,叶思思记得90年代的时候,百货公司也都还能撑起一片天。
如今的百货公司自然也不会太大,里面是一个个小柜台,是按照产品来分类的,有粮油区、副食区还有棉布区和成衣区。
叶思思直接到了成衣区,成衣区是有两个铺位,一家是卖衣服的,一家是卖鞋子的。
和供销社的服装区别不大,林林总总的挂着一些毛衣、棉衣,还有几件深色的羽绒服,多是中年人的款式,不过她还是看到货架上有一些春季的薄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