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亮的动作很快,没过几天就接到了公社下发的通知,认命赵文亮为大青山村的书记,继赵安平离开后的3个月,大青山村的村干部体系再次健全。
赵文亮在青年一辈中也一直是同伴中比较有威望的,是引领者的那种角色,在长辈的眼中的那也是从小被夸着长大的,这些年进了部队也是被当作典范的,这认命是一点儿磕绊也没有。
又因为常年在部队的熏陶,形式作风自有一套逻辑,也很雷厉风行。
他站在上方,看着底下熟悉或不熟悉的队员和知青,他没有说太多的话,声音却坚定有力:“虽然离开这么些年,但是我的心一直都在咱们大队上,我也是看着咱们大队一点点变化的,如今,我不能直接说让大家都赚到多少钱,但是我保证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
他的话很朴实也很有力,没有太多空虚的承诺,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着,是自己能够做到的。
“好,说的好!”
“好,新书记好样的!”
大队的人一年有什么盼头,谁家不是盼着一年比一年过得更好,如今,听了赵文亮的话,也都带着期盼。
他上任后正好赶上了秋收,这是队上的大事,清理晒谷场,掰玉米,晒玉米,剥玉米,收仓库,那一步都是需要人的。
这新书记新气象,前些日子赵鸿宇还一脸愁容,秋收碰不上好天气,这一年的收成可怎么办。
赵文亮上任后,得天独运,连老天也特别赏脸,一连几个大晴天,地里的玉米都脱去绿色的外衣换上了黄色的褂子,饱满的粒儿都争先恐后的突破顶壳的束缚,露出金黄色的牙齿,仿佛在像人们炫耀。
当了书记,赵文亮也没有搞特殊,而是和大家一起上工,也没见他有太多的动作,但是大家上工却更加的积极许多。
赵鸿宇看着干活更加认真的队员,欣慰的同时也有一种自己老了,该是让位给年轻人的时候了。
赵安平当书记的时候,那是不怎么管队上的收成的,反正收多收少都不会短了他们家的粮,久而久之,大家多少也带了些疲性,反正一年到头怎么干都赚不了几个钱,那还费那劲头干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