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嬷嬷又遗憾地道,“其实,小郡主是真不错,如果神智如常,未尝不是门好姻缘,王妃娘娘也会同意。”
王妃娘娘将小郡主当成眼珠子,定然不希望她远嫁,嫁在跟前最好不过。
也不用担心伦理,小郡主虽然上了邵家的家谱,姓的却是贺,是长宁侯贺家的孙女。
可惜了。
金氏:“......嬷嬷说什么昏话呢?还不快去!”
她也喜欢璎儿,这孩子活泼开朗、天真烂漫,叫人见了就高兴,但她并不想聘其当儿媳妇。
这与璎儿是不是傻子无关,事实上,她并不觉得璎儿有多傻。
......人家行动自如,话也说得清楚,还孝敬长辈关爱兄弟,能有多傻呢?谁又比谁聪明多少!
而是,她的儿子无论娶不娶王妃的女儿,都是王爷、王妃的至亲,何必多此一举?如果娶别家姑娘,还能多得岳家的助力。
璎儿那边也是同理。
换句话说,她家川儿或山儿要是娶璎儿,对于双方都是一种浪费,一种损失,各自结亲才是联姻,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
这一点,大嫂必定也明白。
“这就去了!”
古嬷嬷连忙告退,回去收拾一番,包袱款款去了朝雨阁。
她打算住在那儿,近身看管,不,近身伺候苏姑娘。
从这日起,古嬷嬷便跟在苏瑾儿身旁,进进出出不远离。
金氏则是又多一桩心事,问下人六公子和小郡主去了哪儿,下人回说在园子里捉迷藏。
又问大公子、三公子在哪儿,下人说在前院,这才松口气。
思量一回,带上那两万银票去巍山院,跟贺芳亭原原本本说了这件事,笑道,“我估摸着,五千两足够她花用了,剩下的咱俩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