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城的母亲哀求:“孩子又矮又小,放了他吧!”
乡丁“哼”了一声,“小?小了可以长嘛!”
他母亲继续乞求道:“孩子有病,你看,身上的疮还在留脓。”
乡丁把张兴城浑身上下又打量了一番,还是不依:“什么疮?好治得很,用蒿子煮
水,洗几次就好了。”
就这样,张兴城被抓进了部队,当了一个少年新兵。
旧军队是一级压迫一级,没有靠山的,理所当然受欺负。
这都算不了啥,真正难以忍受的是挨打。
凡是在旧军队当过兵的,没有一人不诅咒旧军队的专制与暴戾:那哪是人过的日子?整天挨打受骂,人都被打“木”了。
“兵是打出来的”,这是旧军队军官信奉的一条带兵“法则”。
挨打最多的时候,是训练。
鹤林虽然是当文书兼勤务兵,但还得参加训练,队列里,你没站正,当官的挥起胳膊就是一耳光子;正步,你的腿踢出去时力量不够,当官的飞起就是一脚,踢在你腿上或屁股上;射击、刺杀、投弹训练,若达不到规定的标准,他要么挥起拳头打你几拳,要么用手中的棍子朝你身抽几棒。
对那些太笨的兵,实在教得不耐烦了,就罚。有时是罚站,让你站在空地上,两手举起来,一站就是个把小时。有时是罚蹲,叫你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弯曲成直角,两臂向正前方平举,胸部挺直,目视前方,成“骑马蹲裆”式,一 次少说也得蹲上半个小时。
几乎每一位当兵的,都有一段挨打的辛酸经历。
“三拳两脚一个大耳光”,太寻常了,都是家常便饭,可怕的是那些重打。
通常是拿竹篾打手掌,打下来,手掌都要被打肿。
严重的,就拿板子或军棍打屁股。轻的,要被打得几日起不了床;重的,能把人打死。
鹤林刚到营部当文书,就见到一次打杀逃兵。
那一次,全营集合在一个大操场上,被抓回的两名逃兵押上来后,他们被剥光身体后,分别被按倒绑在两条长凳上,随后,营长宣布:每人责打500下板子!
“啪、啪、啪”,掌刑的士兵开始抽打那两个逃兵的屁股。
鹤林发现,军队打人的板子很厉害,500下没有打完,两个逃兵都已经死过去几次了,死过去了就用烟熏醒,醒来后再继续体罚。一个体质差点的逃兵,500下打完就几乎已经没有气了,过了一晚上就死了。
鹤林所在的部队没有投降日本人,但也没有打过什么大仗,到处乱窜转移,这天部队移防到一个小县城,营部设在当地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里,这天王营长突然发现自己藏在箱子里的两根金条不在了,丢了。他怀疑的第一个人,就是行影不离跟随自己、执鞭坠镫都要侍候自己的鹤林, 他一把揪住鹤林的衣领厉声喝问:“是不是你偷的金条?”
鹤林一听,吓得面如土灰,嘴唇发白,像半截木头戳在那里,僵僵地站在营长面前好一阵子,委屈地说:“不是我偷的,不是我偷的!”
“我的东西只有你知道放在哪儿,不是你偷的怎么不见了?你个吃里爬外忘恩负义的东西!”王营长气得揎拳捋袖,“啪、啪”两耳光扇了过去。
“在老百姓家里住着,我也不能天天给你看着箱子!”鹤林这样想,但绝对不敢这样说。小当兵的,几时有过说话的自由?越辩,越挨打!
鹤林捂着火辣辣的面颊,抽抽噎噎地回答:“我,我也不知道是谁偷的。”
两根金条是一笔不大不小的财产,王营长把它看得比士兵的性命还重。见问不出个什么名堂,王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