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省府来电话,要他去省城的那个年轻人吧。”孙秋硕又说。
“是的。”杜可心说,“平华书记今年才三十岁,确实比较年轻的。”这个事情肯定避不开,索性说出来,也显得自若。
“确实太年轻。”孙秋硕说,“我在省城这么些年,也只看到两三人在三十岁前是正科级的干部。乡镇里,年轻干部就更稀少了。”
孙秋硕没对杨平华做什么评价,但却将杨平华的异常突显出来,如此,新来的领导们对杨平华会有什么印象,那就看各人的心思了。孙秋硕自然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多费心,转而说,“这样年轻的干部,能够得到省府关注。也不知是什么事?与我县有没有关联?”
“书记,这个就不知了,具体情况,有钟部长在,肯定有分寸。”杜可心自然不会提起谭向东在省府办公厅的话,这种事情,谁不知情,那是他自个不敏锐。
一般而言,到地方后,是要理顺地区里有哪些紧要的人,他们有什么紧要的关系联络到市里、省里,甚至京都。一旦有这样关系的人,在处理问题时,便要酌情,有区分地对待。
杨平华和谭向东之间的关系,虽说原本仅仅是书记和秘书之间的工作关系,而且时间也不长,当时谭向东对杨平华也不怎么在意,但谁知谭向东去了省城学习,反而成就了杨平华的提拔。
偏偏杨平华极为争气,在坪辽镇闹出这么多的大动静。
杜可心也知道,只要这些领导到县里时间稍长,就能够找到杨平华与她之间的关系是比较亲近的。杜可心也没有想做什么隐瞒,仅仅是不主动提出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