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求饶,可惜李县令从头到尾都不为所动,围观的老百姓一边对陈氏母女指指点点,一边不断的冲她们吐口水、大骂活该!
而李县令对陈氏母女胆敢糊弄他十分恼怒,因此待陈氏母女被打完三十大板后,李县令先是判齐大郎胜诉、随后再判陈氏母女杖责五十大板!
因考虑到陈氏母女再打五十大板,很可能就此一命呜呼了,因此李县令决定先把陈氏母女关几日,待她们身上的伤好些后再接着打余下的五十大板,可以分几次杖责、但未杖责完之前陈氏母女只能一直被关在大牢里。
于是事情水落石出后,最终以陈氏母女自食其果、颜面尽失而收场。且待陈氏母女受完责罚出狱后,还在路上就被许多老百姓唾弃,一个劲的泼剩菜剩饭、丢鸡蛋石头。
待陈氏母女好不容逃回到家,却因曾被当众扒了裤子、露了屁股而没脸出去见人,只能天天躲在家里、哪里都不敢去,更别提给金姐儿招婿一事了……
而陈氏无耻的咬了金姐儿□诬陷齐大郎一事,也早就在四乡八里传开了,乡野之地的村民都十分淳朴、见不得陈氏那般无耻恶毒的行为。于是陈氏母女偶尔不得不出门,或被人戳着脊梁骨吐唾沫、或被人砸各种各样的物事,甚至有觉得陈氏母女丢了同村人脸的乡亲,会三不五时的偷偷往陈家泼屎泼尿,让陈家再也没脸在当地立足。
于是没脸再在当地继续住下去的陈氏母女,最终只能灰溜溜的举家趁夜搬走,可惜搬了几次都被认出是曾经过过堂、并在堂上脱过裤子的人,很快就会招来新一轮的鄙夷和唾弃,让陈家不得不三番五次的搬家,且金姐儿的名声也彻彻底底的败坏了、此后一直都嫁不出去……
而陈家搬走后,金姐儿缠上齐大郎一事、也算是彻底的告了一段落,齐大郎恢复清白后,总算可以昂首挺胸的面对乡亲们的目光了。
但经历了这件事后,齐大郎对张巧儿的情感却不知不觉的往上跃了一个层次———虽然张巧儿没有明说,但齐大郎却知道她从头到尾都十分信任他,从没怀疑过他和金姐儿有染!
于是张巧儿毫无保留的信任,让齐大郎有了“此生得此妻,夫复何求”的念头,更是让他发誓这辈子非张巧儿不娶、绝不辜负张巧儿对他的一片信任。
且先不提齐大郎这头如何,却说陈家的事彻底结束后,顾氏便寻了机会再度上门,一和吴氏打了照明就旧事重提,和蔼可亲的询问道:“堂侄媳妇儿,我上回说的那件事,你考虑得如何了?可有改变主意?”
打从顾氏上次提出“以过继张家的一个小子、来交换京城那桩亲事”后,吴氏就对她有些不待见,觉得顾氏没安好心!
因此顾氏前来拜访,吴氏也不让张巧儿前去沏茶,而是把她挡在大门口、直截了当的说道:“堂叔婆,我上次不是已经把话说得一清二楚了吗?我是不会拿儿子去换京城那门亲事的,你无论再提出什么好处来、我也不会把我家小子过继到你膝下!”
这顾氏像是有无穷无尽的耐心,被吴氏再次拒绝她依旧没有恼怒,而是笑着说道:“原来你还没想清楚啊?我还以为经过了陈家抢婿一事,你的心意多少会有些改变……”
顾氏说到这里刻意顿了顿、并意味深长的看了吴氏一眼,随后十分识趣的说道:“这事也不打紧,既然你还没改变主意那我就先走了,反正我还要在村里呆一段时日,我过几天再来就是。”
顾氏说完还真是不再纠缠、马上就离开了齐家,而吴氏一等顾氏走远了、马上就拉着张巧儿大倒苦水,抱怨顾氏冥顽不灵、锲而不舍,张巧儿光顾着安抚吴氏,于是一时没觉察到角落有个修长的身影悄然离开。
顾氏离开齐家后慢慢的往自家走去,陪着她上齐家的心腹婆子、刘妈妈见她再次被拒绝,忍不住开口问了句:“夫人,张家一而再的拒绝了您的提议,难道您就一点都不生气吗?这张家也太不识好歹了吧?我们家有什么不好的?他们家的小子过继过来、可是来享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