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儿言简意赅的把齐大郎被请去陈家一事说了一遍,说完一脸歉意的对顾氏说道:“不晓得堂叔婆要给我哥他们说门什么样的亲事?眼下我们家还处在孝期,就算有合适人家的小娘子、恐怕也得等孝期过了才能办喜事。”
那顾氏倒是大度,不但一点都不介意吴氏的态度,还善解人意的说道:“不碍事,我那娘家的侄女儿现下年纪也不大,过个两、三年再出阁也不算晚……”
原来顾氏是来给远在京城的娘家侄女说亲的,按照她的话来说那位小娘子和张巧儿同岁,不但模样生得不错、性子也是温婉娴静,家里虽然只有一位兄长在翰林院挂了个没什么实权的差事,但好歹也是京官家的小娘子、配张大郎兄弟算是低嫁了。
顾氏之所以替娘家侄女说亲,除了自个儿存了份私心外,也是因十分看好张大郎兄弟、认定他们会有金榜题名的一天,所以才想趁着张大郎兄弟还窝在乡下时把亲事给定了。毕竟汴京城的大户人家都有“榜下捉婿”的习俗,真等张大郎兄弟金榜题名、指不定会冒出许多抢女婿的对手来。
顾氏心里藏着的那些弯弯道道,吴氏和张巧儿自是不知,不过张巧儿却明白一点———张大郎兄弟将来哪怕真的高中了,这朝中没人也难谋到什么好差事,所以如果顾氏提的这门亲事真的能成,那对张大郎兄弟今后的前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当然,张巧儿认为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张大郎兄弟当中有一人是真心喜欢那顾小娘子,否则拿一辈子的幸福去换仕途,张巧儿觉得不划算、也委屈了两位兄长。
张巧儿思绪辗转过后忍不住朝吴氏看去,见吴氏虽然对顾氏提的亲事有点感兴趣,但却因心里还牵挂着齐大郎那头、而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于是张巧儿便代替吴氏问了顾氏一句:“不晓得堂婶婆是看中了我大哥、还是二哥?想把顾小娘子说给哪位兄长?”
顾氏十分爽快的答道:“大郎和二郎在我眼中都是不错的孩子,他们当中哪个都行,随你们家的意思了。”
张巧儿闻言轻轻的扯了扯吴氏的衣角,吴氏反应过来后才勉强收住心思,和顾氏细细的谈论起这门亲事来:“堂婶您提的这门亲事还真是门好亲事,不过那顾小娘子家里的长辈能瞧上我们家小子吗?这可是我们高攀了顾家……”
“我娘家的长辈看中的是孩子的人品和自身的本事,家世门第都不太讲究,”顾氏说着顿了顿,把话偏向了张家这边:“再说了,我看人一向都看得很准———我们大郎、二郎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等他们齐齐高中了、哪个还敢小瞧了他们?”
“话虽如此,但冷不丁得了这么一门好亲事,我心里总觉得有些忐忑不安。”
“没什么好不安的,要是堂侄媳妇儿有意和我们顾家结亲,余下之事我们再慢慢商讨,我们张顾两家本就是亲家,若是能亲上加亲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就在吴氏和顾氏谈话间,齐三娘偷偷的探了脑袋进来,张巧儿见了很快就悄悄的溜出了堂屋,一转到穿堂就见齐三娘候在哪儿,连忙迎了上去:“怎么了三娘?可是齐大哥哥出什么事了?”
齐三娘一听张巧儿带着一丝焦急的话语,就捂着嘴笑了起来:“四娘你别着急,我大哥好端端的呢!我把你喊出来是想告诉你———我大哥一听说是那陈氏请他过去谈事,出了门后就先去找了我二哥,然后和我二哥一并去了陈家!”
齐三娘边说边冲张巧儿眨了眨眼,道:“我大哥不是一个人去的陈家,四娘你这下可以安心了吧?”
齐三娘的话的确是让张巧儿微微松了一口气,但她嘴上却是不会承认:“谁说我不安心了?”
齐三娘虽然生性胆小害羞,但因两人是从小一块儿长大的,所以她在张巧儿面前倒是不会腼腆,当下就笑嘻嘻的打趣了张巧儿一句:“四娘,你真的没担心吗?你就不怕你三婶娘把我大哥抢去当女婿?那你刚刚怎么有松一口气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