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39

一想到很快就要嫁女了,吴氏当下便更有干劲,每天都起早贪黑的忙活,不但把小吃摊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家里那几亩田也没荒废、地里的庄稼在吴氏的打理下长势都极好,让张家苦了这么多年、总算能过上一个好年了。

不过这年关还没到,张大郎几个便先带回来了好消息———张大郎、张二郎、齐大郎、齐二郎都一并通过了乡试,给张齐两家都添了光、长了脸!

这个好消息让张齐两家人天天乐得合不拢嘴,上门恭贺他们的乡亲更是络绎不绝,林氏还特意置办了几桌席面热闹了一回,高高兴兴的替齐大郎兄弟庆贺!

因考完秋闱一直到来年三月春闱才会开考,因此张大郎几人考完便都先回了家,一直在家里过完年、才再度结伴踏上上京赶考的路途。

而张家才刚刚把张大郎几人送走,就迎来了回乡祭祖探亲的长辈,不过那位原本说要回来的大堂叔却因旧疾复发而未能归乡,只有大堂婶、顾氏一人带着几个家仆归来。

张大海一家也按照老族长的吩咐,挑了个日子一起前往族长家拜见长辈。哪知张巧儿才跟着父母走到族长家门前,就见族长家里里外外的围了不少人,还有几个妇人争先恐后的拉着自家小子往里头挤,看样子似乎是想让自家小子在顾氏面前露一露脸。

张巧儿虽然早就听说了顾氏要过继小子的传言,但见了这阵势却还是被吓了一跳,忍不住拉着吴氏小声的说道:“娘,那几位远房的婶婶难不成想主动把儿子送给堂婶婆?那可是她们的亲生骨肉啊,她们就舍得白白送给别人?”

“傻丫头,你堂叔公大小也是个京官,你堂婶婆也是个诰命夫人,像我们这种乡下人家的小子要是能跟了他们夫妇,那还能没个好前程?!不知有多少人盯着你堂叔公家这块肥肉呢!”

吴氏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脸上却有着一丝不以为然:“只不过你那几个婶婶和你堂叔公家隔的可是更远了,有些都是已经出了五服的亲戚了,就是上赶着把小子送来、你堂婶婆也看不上眼,到头来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张巧儿不能理解这些亲戚上赶着把儿子送给别人的想法,于是和吴氏一起唏嘘了几句后便进去拜见顾氏,规规矩矩的行了小辈的礼、并给顾氏问了安。那顾氏对张大海一家人倒也没什么特别的,轻描淡写的说了几句客套话便端茶送客了。

此后村子里茶余饭后最火热的八卦,莫过于议论顾氏这位官太太的到来,且大家伙儿还着重议论了顾氏过继一事,都纷纷猜想顾氏最终会看中哪家的小子、把哪个小子接到汴京城当成儿子教养,然后让那小子继承家业。

村人大多觉得自家小子要是能跟了顾氏夫妇,今后一定会十分有出息,于是但凡和张氏一族沾点亲的人家,都争先恐后的把儿子送到顾氏面前,并私底下悄悄的贿赂老族长、求他帮忙在顾氏面前给自家小子说些好话……

唯独张大海一家对此事不屑一顾,只专心赚钱过自己的红火小日子,毕竟张大海夫妇从没想过把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送人,只想一家人齐齐整整的聚在一起过小日子,这样的日子带来的欢乐、幸福和温馨,是任何荣华富贵都比不了的。

而就在大家因顾氏的到来而闹得沸沸腾腾时,一位正巧从汴京城赶回来的乡亲、给张家捎带来了一个天大的喜讯:“张大哥、吴嫂子,我可是专程来给你们报喜的哟!你家的两个小子都顺利通过省试了,很快就会参加殿试接受官家的亲自考问!”

那带信的人是站在岸边、扯开嗓门把这个好消息喊给张家人听的,因此正在船舱内做针线活的吴氏和张巧儿一听、马上就急忙忙的钻了出来,一脸激动的追问道:“此话当真?我家那两个小子真的通过省试了?”

送信之人笑眯眯的答道:“比真金还真哩!要不是他们托我带口信回来,我无端端的哪敢跑来这儿大喊大叫?!对了,齐家大小子也通过省试了,我刚刚去齐家报完信,可惜齐大柱夫妇没在家!”

吴氏和张巧儿听了这话,当下又是激动又是欣喜、一时竟忘了招呼送信之人,而就在此时、岸边突然急匆匆的跑来一个汉子,一见吴氏站在船头、马上不顾一切的冲她喊道:“吴妹子,你快下船跟我到前头的海滩去,你家大海和大江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