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絮尝了几个,觉着还不错:“以前都没听说过这个馅儿,你在哪儿听的?”
赵晨摸了摸鼻子,打个哈哈:“在码头混的时候无意间吃过,糖贵,他们买不起,就吃这个。”说的跟真的似得。
张絮看了他一眼,黑漆漆的眼珠像是已经戳穿了他:“哦。”
吃了元宵,张絮阿么从柜子里拿出一包蜡烛,将一根蜡烛用剪刀剪的的只有手指长,然后拿着蜡烛带着赵晨张絮出门放灯。
村里的放灯也叫送灯,乡下人家里的煤油灯一夜不断,然后在自家房前屋后,以及家附近的一段路,每隔一段距离都要点一根蜡烛,把路照亮,河边也要送几个灯,有送丁祈子保平安的意思。赵晨扶着张絮和张絮阿么出了门,外面已经不少人在送灯,道路边儿都是蜡烛恍恍惚惚的亮光。过了年天已经开始变暖了。但雪还没化,道路两边都是清理路时堆出来的雪堆,村里人在雪堆里踩上一脚,弄出个雪窝窝,再将蜡烛坐在里面点燃,就能保证蜡烛不被风吹灭。
今天没下雪,空气还带着点冷冽,完全挡不住人们送灯的热情。张絮提着灯笼,张絮阿么拿着蜡烛点燃递给赵晨,赵晨就一脚下去,踩雪窝窝放蜡烛。
赵晨从没有这种经历,只觉着新鲜。这是他头一次有人陪他正经过节。这么些日子,说他心里不热乎,那不可能。坐在炕上的张絮,絮絮叨叨说话的阿么,还有那个让他头疼的赵宣,他嘴上嫌弃,看着这些人他心里一点点被填满。
等点完了最后一根蜡烛,村子里面大街小路都被家家户户的蜡烛照的通亮。赵晨以前住在城市,这些习俗早就被城里人遗忘光了。他看着村里星星点点的烛火,忍不住道:“很好看。”
张絮道:“可以去路上走走,这也算咱们村子里的花灯会了。”
赵晨笑了笑,回头借着蜡烛恍恍惚惚的灯光看张絮,张絮身后是他们家,身边是一样扶着他的阿么,清亮的凤眼里面是村里的万家灯火,平静又祥和。
赵晨道:“明年我们一起去城里看,路上雪还没化,滑的很,今儿我们先回去吧。”张絮点点头,由着赵晨小心翼翼的把他扶回去,“咱们年岁小,以后一起看灯的时候多了。”
张絮想了会儿才嗯了一声。
张絮熬不了夜,先睡了,赵晨坐在炕上等赵宣。县太爷与民同乐,今天县城没有宵禁,城门也午夜才关,周大富在离开前就跟他说,当天去当天和村里去看花灯的一起回来。
赵晨手里拿着账本消磨时间,账本是万大掌柜派人送来的。生意人就是生意人。过年都不忘谈生意。王家酒坊在过年的时候都没停止酿酒,付了三倍的工钱叫手下人加班加点。赵晨手里的,是年前酒水的销售量,也是给赵晨个保证,不会坑了他的分红。
赵晨认字不多,连蒙带猜的也看明白了,账本看多了,他现在认得最好的就是这繁体字的壹到拾,但就这十个数,他也看的头都要大了。没办法,人家又不知道阿拉伯数字,他只能入乡随俗。后来实在受不了,去灶台那找块木炭,在繁体数字后面标了阿拉伯数字,才看的舒服了点。
其实他也就瞎看,算都没算过他该得多少钱,想当初酒还没盈利,万掌柜就敢借他二百两银子,赵晨也不觉着福临门能坑他的。何况赵晨寻思,就算得了再多的钱,他取出来放家里,还不如干脆放在福临门,用的时候领一点,方便!眼下不过是给自己找点事儿干。
他标记了一半,门外叽叽喳喳的声音就传来了。赵晨下地开了门,就对着赵宣把食指竖在嘴边嘘了一声:“瞎叫唤啥,瞧瞧都啥时辰了,不晓得你嫂么他们都睡了么?”上去又给赵宣脑袋后面来了一巴掌。
赵宣都给打习惯了,也不生气,何况他正兴奋着呢,城里的花灯真好看,要不是曹睿说必须回家,他都想住城里了,他还没住过客栈呢。
“哥!我这不是高兴么,花灯可好看了!”赵宣眼睛晶晶亮,抱着赵晨大腿仰着脸小小声。
赵晨嫌弃的把人往外扒拉:“行行行,好看好看,这回满意了吧,赶紧去洗洗睡觉,就为了等你们俩兔崽子我都困死了!明儿再听你说灯!”
赵宣顺着力道往外走,还不乐意,觉着自己的兴奋没有得到良好的传达。一路拽着曹睿往外走,嘴里巴巴说着这个灯那个灯,等在曹睿这说个过瘾,明天跟他哥再来一遍!不止花灯,还有县城的舞狮子,县城的踩高跷!那么高的高跷,天啊,那群人胆子真大,竟然敢踩上去!
曹睿脸上却没什么兴奋,他似乎有话想对赵晨说,但还没开口就被赵宣拽走了。他一边脚上跟着赵宣走,一边回头看了赵晨一眼,凝重的模样像是碰到什么天大的事。又看赵晨打了个哈欠,眼皮子打架,天色也晚了,最后还是没吭声。